成长在中关村的"洋天使" 北京的靠谱创业者越来越多

  2012-09-22 23:36:12      来源: 北青网

·                             
    易可睿说:“中关村的环境最让我感到舒服。”
    2005年夏天,希腊人Chris Evdemon第一次来到北京时,他没想到在这一呆就是七年,并且还有了一个中文名字“易可睿”。在这七年里,易可睿在中国投资了7家公司,三年前和李开复等人联合创办了创新工场,成为一名活跃在中关村地区的天使投资人。
    回顾过去七年时间,易可睿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他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移动互联网兴起),来到了一个正确的地方(北京中关村),干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做天使投资)。每天能够和中国的创业者们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易可睿工作中最大的乐趣。
    “我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在中国做天使投资人,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易可睿说。
    事纪
     ■“洋天使”初闯中关村
    2005年,易可睿带着他在希腊开公司挣到的第一桶金来到新加坡念MBA,当时有两个已经毕业的校友在北京中关村创业,邀请易可睿趁假期来中国看看,刚刚来到亚洲的易可睿觉得什么都很新鲜,对中国更是好奇,于是答应了校友的邀请。
    易可睿来到“村”里后,发现这里的现代化程度完全超出他的想象,而且他立刻喜欢上这里的氛围,“我能感受到中国年轻人身上那股强烈的创业激情以及对成功的渴望。在希腊、新加坡这些国家,年轻人生活得很舒适,没压力;在中国,很多年轻人都在勤奋地工作,这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就这样,易可睿加盟了校友的那家创业公司,同时在中国寻找一些投资机会,“我在新加坡曾加入一个天使投资俱乐部,投了几家公司,收获还不错。中国市场这么大,所以机会比新加坡肯定要大得多。”
    像易可睿这样的天使投资人,是指以投资初创期公司为主的投资人,投资金额相对较小,风险大,但如果被投资对象创业成功,天使投资人的回报率非常高,所以如何寻找靠谱的创业者,对于天使投资人十分重要。
    “刚来中国时我不会说中文,接触的创业者主要是在中国的老外、海归或者外籍华人,圈子比较窄,所以我开始努力学中文,扩大社交网络。”很快,易可睿发现中国创业市场有很大的空间,于是他辞去了工作,专心在中关村地区做起“天使”来。
    ■北京的靠谱创业者越来越多
    六七年前,天使投资在国内还是个新生事物,因此如何寻找创业者并获得他们信任,都是易可睿当时必须做的功课,但这还不是让他最苦恼的,“周围的天使投资人太少,没有新加坡那样的俱乐部组织。”
    易可睿说,在新加坡的天使投资俱乐部里,他可以认识许多本地投资人,和他们一起投项目,看看本地创业者有什么想法,关心什么问题,“这对于新的天使投资人是很重要的,但当时中国没有这类组织,所以起步非常难。”
    不过这一情况这几年大有改观,在北京有徐小平、薛蛮子、李开复等十余位著名天使投资人成立的“天使会”,还有一些车库咖啡、3W咖啡这样更小规模、更本地化的天使投资平台,“这方面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
    易可睿认为,最近几年北京的创业者进步更大。2005年他刚开始做天使投资时,很多创业者都不了解天使投资,不知道怎么谈判,不清楚该选人民币基金还是美元基金,不了解怎么给创始团队分配股份。
    “现在北京逐渐有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创业的人,这种现象非常好,创业者越来越有经验,还可以带动更多的人。”易可睿介绍,目前创新工厂里就有许多项目创始人既有大公司背景,又有创业经验,在他们看来这些人正是靠谱的创业者。
     ■“我喜欢中关村的环境”
    “不管是对创业者还是投资人,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关村聚集了最高新的技术和全球各地人才,是亚洲最有吸引力的创新环境。”易可睿在欧洲、新加坡、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工作过,他认为中关村的环境最让他感到舒服。
    今年4月,创新工场搬到了鼎好大厦,办公场地达到了7000平方米,成为中关村西区最大的高新技术孵化器。易可睿说,从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来说,北京的创新环境非常好。
    他认为,中关村的创新循环机制正在逐渐形成,当成功的创业者退出原有项目后,他们会继续创业或辅导其他人创业,这一点美国的硅谷做得非常好,“这两年,中关村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此外,国内创业者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变好,“过去中国大公司什么产品都要自己做,但近两年这些公司都在转变,开始尝试投资、尝试收购,这意味着创业者的成功机会更大。”
     实考
     中关村成为
     高科技创业首选地
    如今提到中关村,人们最先想到的早已不是当年的“电子一条街”,这里汇聚了国内最顶尖的高科技人才,以及数量众多的孵化机构和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在创业者看来,中关村无疑是国内高科技创业的首选地。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高科技人才给予高度重视。200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视察中关村的国际孵化器有限公司,他与在此创业的20位归国博士交谈时指出,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在生气勃勃地向前发展,中共十六大提出了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这为广大的科技人员,包括归国创业的留学人员展示才干、建功立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遇。
    在美国硅谷从事多年尖端IT研究的杨大川博士正是在2003年回国创业,他说:“中关村不仅是一个人才的乐园,更是一个创业者的乐园。这里不仅人才资源丰富,而且全国40%的风险投资聚集在此,企业融资不愁没资源。同时创业人员也很多,有利于我们这些创业者之间进行交流。”
    易可睿向记者介绍,近几年百度、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有实力从微软、谷歌、苹果等硅谷领军企业挖人才,“既有做技术研发的,也有做投资并购的,这些有海外背景的人回来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不少人开始创业,能够带给其他创业者更好的经验。”
    言录
     将中关村打造成人才战略高地
    【采访对象】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 杨建华
    记者:中关村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将如何抓住这个机遇?
    杨建华:中关村要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第一,要有大量的高端创新要素在中关村高度集聚;第二,中关村始终坚持辐射带动基本职能,发挥好战略新兴产业资源的同时辐射带动周边甚至全国的产业发展;第三,要有大量的国际化要素在中关村高度积聚。其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去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2011-2015年)》,涵盖6项重大工程,落实10项具体支持政策,提出中关村将在2015年全面建成国家级人才特区,聚集包括海外留学人员在内的5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战略高地。
   今后中关村将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在户籍、出入境、医疗、保险、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给予政策倾斜,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和流动制度。
     家国十年·年表
    ■2006年2月
    国家发改委颁布2006年第3号公告,公布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总面积23252.29公顷,初步形成一区多园多基地空间布局。
    ■2008年12月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启动,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引入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2010年12月
    国务院同意支持中关村实施“1+6”系列先行先试新政策。“1”是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是在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中央单位股权激励审批方案、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制、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实施6项新政策。
    ■2011年3月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12年8月
    中关村示范区宣布启动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以充分发挥中关村的创新资源密集优势和科技金融领先优势。
    ■数字
    截至目前,北京地区共引进“千人计划”入选专家629人,其中78%在中关村。
    ■制图/陈波
    ■易可睿说:“中关村的环境最让我感到舒服。”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