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五六月间,青岛藏马山区的薰衣草便会盛开,大片大片的蓝紫色花朵像海浪一样随风摇曳,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荡漾在山水间,有如法国的普罗旺斯,美不胜收。这是青岛隆海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藏马山度假区一景。
2008年,隆海集团与青岛胶南市藏南镇人民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书,由隆海集团投资101.5亿元人民币开发建设青岛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周期为8年。4年过去了,薰衣草、蓝莓和茶叶让隆海集团找到了地产圈外的蓝海。
而在这几年里,跳到休闲农业或现代农业圈里的不仅仅只有隆海,这个长期被解读为“周期长、收益率低”的产业最近已然成了PE、VC以及产业基金的新宠儿。
研报显示,自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农业领域已经披露的投资案例累积达到114起,其中104起披露了金额的案例共涉及投资金额17.6亿美元。
“受食品安全和休闲经济影响,资本以及地产企业已经在现代农业及休闲农业方面展开探索,其中2010年创下历年投资的新高。”研究休闲农业及旅游多年的北京大地风景合伙人盛永利表示。
农业部颁布的《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更是直接促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到2015年,休闲农业要成为横跨村乡镇县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
有分析人士认为,休闲农业目前年均发展速度超过15%,在上述背景的影响下和产业发展规划下,休闲性农业项目投资必将增加,并将带动休闲地产发展。
一直以来,国内休闲农业及旅游项目存在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等局面,这一次,携政策光环而来的资本能否扭转这一困局,缔造出一个产业盛景?
这是一片新蓝海
国内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后,开始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成为以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进入21世纪,观光、休闲农业有了较快发展。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主要有7种模式29种类型。”中国农学会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分会副秘书长史亚军曾对媒体表示,仅2010年,各类休闲农业园、农家乐等已发展至150多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至1.2万多家,直接从业人口近500万人,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1200亿元左右,成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现在的速度是更快了,现在已经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产业园等各种业态。很多企业已重点关注这一领域。一些涉农企业更是有所行动,包括汇源、中粮,而更多的企业投向了现代农业,比如联想、京东商城等。一些地方政府也希望借用休闲农业的概念发展新型农村。”盛永利表示。
“去年,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块推出的五幅地块共400亩国有建设用地,最终全都被正大集团以起拍价收入囊中。”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400亩旅游住宅用地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5%,包括住宅、宾馆、商业,位于新慈湖西侧。这三个项目主要配合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发展方向为旅游地产,为高端人群置业以及给游客提供餐饮住宿。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0年,慈溪市便与正大集团就开发杭州湾农业科技生态园项目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注册资金为1亿美元的正大(慈溪)现代农业建设有限公司,除了计划发展现代农业外,正大集团还计划利用该园区农业产业风貌,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产业。
宁夏政府已着手在“十二五”时期重点推进项目——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期望围绕贺兰山东麓及其沿线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