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市政协会场内,一台液晶电视机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这台液晶电视机采用了“530”企业天脉聚源传媒科技公司的技术,可以随手点击最新的“两会”新闻。委员们的话题正围绕“530”企业而展开。2006年至今,“530”计划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那么,已经落户的“530”企业发展情况如何?这些拥有先进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初创企业扬帆起航,还需哪些推动力?
项目成倍增长,更需关注后续发展
2009年“530”项目的申报情况,可用井喷两字来形容。这一年,我市在多个国家举办了系列推介活动,共有1420个海外留学创业团队申报了“530”项目,比上年增长了 236%。为此,“530”计划评审从原来的一年一批调整为一年两批,1278个参加评审的项目中共有817个项目入围。截至去年10月底,全市累计注册 “530”企业达到445家,超过120家“530”企业实现产业化,销售额超过6亿元。
成效有目共睹,后续发展更令人关注。在此次政协会议之前,许建樟委员对“530”项目进行了调查,并向会议呈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发现,一些“530”企业因缺少营销管理、市场推广、品牌经营等方面的人才,无法让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同时一些产品走向市场后又存在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压力。为此,许建樟建议,加强对项目营销等方面的配套,以便于项目从研发走向市场,对已形成部分销售、产品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要加强政策扶持。
如何真正适应国内市场环境,是“530”企业扬帆起航的必经关口。
对接“无锡千人计划”:促进民企融入创新型经济发展
在“530”企业努力融入国内环境的同时,民营企业也正在努力融入创新型经济发展。市工商联在过去一年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两者努力的结合点:推动占全市GDP比重约60%的民营经济主动对接“无锡千人计划”。
去年,市工商联联合市科技局、人事局以企业家论坛为平台,举办了两次民营企业对接“530”企业活动,促成了一批项目的对接。有委员表示,民营企业对接“无锡千人计划”,无论对海归创业项目的落地生根,还是对无锡的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接,期望双赢。当前,民营企业人才瓶颈问题突出,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通过对接,可以让民营企业引进发展所需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可以让海归创业人才手中的高新技术成果更快地转化应用。这样,将会有力推动“530”企业的产业化、市场化。
多元化“风投”:迎接海归创业大潮
“对处于产业化初期的人来说,风投和民营资本是我们最重要的后续支持!”会前,记者采访了一些进入产业化阶段的“530”企业负责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风投资本的关注。
2007年落户新区的“530”企业——晶尧科技的负责人齐晓武说,现在他们所生产的LED节能产品在整个照明行业中处于前沿,目前几种产品都已出口欧美,并有了稳定的订单,现在最迫切的是扩大生产。因此他十分关注风投和民营资本对“530”企业的支持。“2010年会是我们迅猛发展的一年,但最怕受到资金的限制,资金是现实需求!”
“风投”,正是“530”企业扬帆起航所急需的推动力之一。那么,“530”项目大量涌入,海归创业潮的涌起,需要什么样的“风投”基金呢?民盟无锡市委认为,以政府资本作为杠杆,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和商业风投进入高科技产业领域,实现风投资金成分多元化,是确保“530”计划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无锡应加快建立多元化的“风投”基金,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和商业风投进入高科技产业领域。吴建中委员建议,要有效组织本地产业资本和其他资本投入无锡风投事业,形成风投资金多元化投入新格局。可借鉴台湾多元化资本投入的模式,即“政府资本+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