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人民币基金首次在新募基金资本总量上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人民币基金共发生328起投资案例,涉及投资金额为29.24亿美元,虽然在投资规模方面尚与外币基金存在较大差距,但投资活跃度首次超越外币基金是不争的事实。不论是从发展趋势上还是从募、投情况上看,这支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新生力量大有后发制人的态势。
尽管如此,由于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大型机构投资者参与等因素,人民币基金在今年依然面临着继续发展壮大的一些瓶颈。具体而言:
其一,2010年外币基金有望止跌回升,人民币基金募、投占比或将下调。在清科研究中心看来,受本轮金融危机冲击,去年全球私募股权市场步入低迷期。特别是海外机构投资者资产贬值,使其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投资领域的潜在风险,并调整在私募股权投资方面的资产配置比例。即便对发展较快的新兴市场如中国,也减少、推迟甚至停止了对该地区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但是,相信机构投资者降低在另类投资中的资产配置比例只是短期行为,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超高投资回报的特别吸引力下,2010年海外机构投资者注入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资本总量将会有所回调。与之对应的是,人民币基金2010年募、投占比或将有所下降,并且在今后的三到五年中,人民币基金与外币基金的规模将随着行业发展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并不排除外币基金再次超越人民币基金的可能性。
其二,由于人民币基金募资、投资规模普遍偏小,基金所能涉及的投资阶段以及采取的投资策略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于人民币基金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募资角度来看,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人民币基金新募基金数量虽然大幅度超越外币基金,但是从新募基金的平均募资金额来看,人民币基金的平均募资额为外币基金的三分之一。在中国私募股权市场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的大背景下,2010年可能将一定程度上困扰人民币基金的发展。
其三,现阶段我国人民币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政府引导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民营资本(民营企业/富有个人),资金来源单一,结构有待优化。此外,人民币基金受到其资金来源特点的限制较为明显,例如:由于政府资金往往带有较为浓重的行政色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金投资决策的效率;又如民营资本由于资金规模较小,普遍变动较大且持续性不够,过于注重短期收益,不利于人民币基金的长期、稳定的发展。目前,我国地方养老金、企业年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拥有庞大资金存量和投资能力的大型机构投资者由于国家现行政策的制约,尚未能参与到我国人民币基金的募集工作中。清科研究中心分析认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中大型机构投资者的缺位,或将导致人民币基金在将来的发展中遇到难以逾越的瓶颈。
其四,人民币基金数量相对有限,海外大型机构投资者受到我国相关部门的严格管控,现阶段尚不能进行规模化投资。境内目前具有像社保基金规模的成熟机构投资者寥寥无几,而现有本土机构对基金回报期限的要求比较紧,往往很看重短期收益,普遍存在“短钱干长活”的现象。
此外,当前“本土募资、本土投资、本土退出”的行业新模式仍需不断得到印证,今后几年人民币基金投资回报水平也有待市场进一步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