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解释:新东方集团没并购原因及行业未被整顿过

  2010-01-01 11:44:03   作者: 杨杨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任何奇迹背后都可能隐含着重大危机,俞敏洪一直拿这句话劝诫自己,所以不能追求奇迹。对于一个认为自己有能力创造奇迹的人,最难的是控制
  1021,新东方(NYSE:EDU)发布了截至2009831201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从20095月到8月,新东方净营收为1.494亿美元,同比增长26.3%;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其净利润为5710万美元,同比增长27.1%
  事实上,即使是风雨飘摇的2008年下半年、2009年上半年,新东方截至20095312009财年净收入仍达到了2.929亿美元,比2008财年增长45.6%,净利润则增长24.5%达到6100万美元。
  拿着大把的现金,俞敏洪却并不急于并购。通过并购的方式,新东方股票可能一年内会冲上200块,但可能到第三年又会变成20块。俞敏洪说他不想这么做,我不会学其他人,在价格冲高时把自己手里股票套现了事。
  在获得《21世纪经济报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网联合主办的华人经济领袖大奖时,俞敏洪说,新东方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所以他选择慢慢做;在此之前,俞敏洪刚刚获得了香港理工大学颁发的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大奖
  老俞的这种慢慢做的耐性,除了教育行业的特性外,或许还基于俞敏洪骨子里更大的梦想:尽管奇迹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但更希望当人们观察新东方时,却发现它已然是个奇迹
  危机应对之策:以静制动
  《21世纪》:金融危机中,新东方业务所受到的影响看起来比较小?
  俞敏洪:整个教育行业受影响目前看都微乎其微,尤其在中国。中国的家长是存钱、花钱这样一种消费习惯,家庭财政收入迄今为止没所受影响不大。而家长储蓄首选的目的是孩子的教育。
  短期内金融危机对教育没有影响。但金融危机若持续下去,随着家庭财政收入出现明显下降,教育领域也会受到影响,家长至少会考虑收窄这些培训的支出。
  《21世纪》:这种判断,新东方在金融危机初期就作出了?
  俞敏洪:2008年末的时候,金融危机对新东方的影响还看不出来;但2009年我也指出金融危机对新东方的影响是客观存在,因为任何危机都有后延效应。
  长时间看来,有些老百姓会决定暂时不出国、再看看情况。从板块上看,上海、江浙来做高价辅导的学生相对减少了。广州、深圳等局部地区有调整,增长速度减缓。不等于学校崩溃。
  现在也正在恢复,因为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影响也是很快的。
  《21世纪》:在此之前,您曾经说看到百度危机、乳业危机,所以也要审慎思考新东方的每一个危机点。但金融危机显然不是这类危机,那么您现在看到的,新东方的潜在危机是什么?在其中您不能把握的是什么?
  俞敏洪:新东方尚未遇到大的风波。我自己意识到的最大潜在风险,就是资本投资量放大使得整个教育培训业的发展速度比整个新东方还要快。到时候即使我想要四平八稳地发展,也可能只是一种奢望。
  当然任何事情不管是精神上、感情上还是事业上的事情,最后总会有路可以走出去。先做吧,实在不行到时候还可以退市。
  有些事情可以预料,有些事情就如同自然灾害一样,是完全预料不到的。关键是事情出来后企业是否有能力应对问题。就像美国在“9·11”事件之后,他们可以用打仗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也可以用呼吁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结果自然也会不同。
  当然首先是你要在自己的企业里尽量做正确的事情,只有你自己把态度放正,做的事情正确,将来漏洞少,突发事情就会少。
  突破瓶颈:深度广度两手抓
  《21世纪》:相比金融危机,新东方目前的发展瓶颈、商业模式上的再创新是否才是您最大的难题?
  俞敏洪:每个企业在任何发展阶段都会有瓶颈,也许其发展最快时瓶颈就在形成。
  新东方确实有自己的问题。自我发展的模式可能不再适用。过去3年新东方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这在教育培训行业已经很快。但随着基数的增长,这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刚上市时新东方基数只有8个亿,但现在已经有30个亿了。
  《21世纪》:有没有想好如何实现持续性增长呢?
  俞敏洪:首先是借用资本杠杆,对优质企业的兼并重组,这事新东方是可以做的,在你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的时候。
  其次是拓展新领域。新东方的主题词是英语培训和出国考试,这块还大有可为。出国考试市场每年还在以30%的速度增长,而出国考试咨询业务的增长速度增长得还要快。新东方以前没有深度介入咨询业务,现在步伐已经加快了。
  我们也在涉足目前增长迅速的两大领域。其一是幼儿和中小学生。原来我们只做英语培训,后来发现这对新东方是弱势。其他学校在做完其他科目的培训后回过头可以把英语培训也做了,但是新东方如果只做英语培训不做其他培训,家长就可能不选新东方。从今年开始,新东方不仅做英语,也覆盖了语文、数学、物理等其他科目。
  培训领域家长对细分领域并没有取舍,既然客户端没有取舍,新东方也没必要取舍。其实培训系统是一样的,只不过讲的科目不一样。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对的,既留住了我们的英语学生,而且增加了8万其他科目的学生。这些还仅是一线城市。新东方坚决不进入正规教育领域,我们的目标就是做为国家拾遗补缺的教育机构
  与此配套,新东方全国布点的速度要比其他机构快。现在家长和学生的倾向就是就近上学,教学点的覆盖面缩小。今年已经到300家了,明年会发展到四五百家。由于是多学科教学,很容易就满员了。相对来说,成本回收速度比较快。
  《21世纪》:对新的终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纳入其中?我听说您曾经对新东方在线的副总经理赵勇说,每个月我需要支付你5块钱
  俞敏洪:我们利用的不够,速度比较慢。但对网络的利用,是新东方的重头戏。与网络媒体相比,平面媒体的影响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手机这块也是如此。
  从宣传上讲,如果不采用立体的利用模式,肯定是死路一条。传统媒体,包括电视、报纸仍然需要利用,但不利用网络、手机势必削减自身的影响力。
  《21世纪》:新东方内部结构上,做好了这种业务线扩张的准备么?
  俞敏洪:出于对新东方业务发展的考虑,我们把业务模式从垂直到矩阵的调整。
  新东方原来是以人为主,老师好就是一切好的基础,在培养出一大群优秀的老师的同时,也形成了掣肘,带来了某种意义上的不稳定。
  从今年开始,我们就改成人和产品线结合的模式,现在已经初现成效了。产品为主就是指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习模块,老师根据这些模块去教学。这一点早就在尝试了,财务等支持部门就先行尝试交叉管理,只不过教学项目上的实践才刚刚开始。这增强了教育产品的标准化。
  《21世纪》: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到位了呢?您怎么能请进来合适的人,并把不好的人请出去?还有如何考虑您在其中的角色?
  俞敏洪:人才梯队一直在建。我退得越多,肯定对新东方越有利。如果我一直做主,有一天我不在了,新东方也就没了。
  领导人最重大的能力就是平衡。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是最难平衡的,不仅要让彼此相处很好,又不能使得某一个人处于霸道的地位。一不小心,企业就会陷入某个人的力量过于强大,以至于把企业的整个机制都毁掉。因此要互相制约,还要以保持每一个人的工作热情为前提。
  上市对我是好事。上市前,董事会成员都是我的老同学,没有上下级关系,天天打架。现在成了上市公司的董事,都有规矩。我这个人不怕规矩,最怕的是感情纠缠、理不出头绪。现在是按机制做事,所以让不合适的人离开也不那么困难了。
  自我发展为主,并购为辅
  《21世纪》:从去年开始,您在多个场合都讲到,新东方要并购。但到目前为止,似乎也没有大动作。为什么呢?
  俞敏洪:一直没有启动并购的原因,是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一直没有被整顿过。从这点上说,资本对这个市场的介入是有利的:在给我们创造了竞争对手的同时,也让大量机构如何去规范地运行,这也为我们的并购重组创造了机会。
  三年前我们发现很多机构连账都没有。现在这种状况变化了,这给我们并购形成了基础,否则我们的难度会更大。新东方刚上市那会,很多机构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行当,所以谈并购时开出来的价格都是天文数字,甚至要求和新东方上市的估值一致。
  我一直认为,这个行业的并购必然是在新东方上市3年之后,所以从今以后就是教育培训行业重组、整合的时代了。教育行业完整发展,没有十几年不太可能。
  大家现在反而比较理性了,和金融危机没关系,和行业成熟有关系,市场发展越成熟并购就越理性。其中原因,一部分是发现自己不太可能上市,教育机构既要赚钱、又要上市、还想做大,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大量机构尤其是专业培训领域的机构,他们都意识到要做到新东方这样的规模不太现实。现在它们的收入是1亿、2亿、3亿,一个公司在其营收没有达到10亿规模的时候不太会考虑上市,如果其营收突破不了这个数字,即使上市也会沦为垃圾股。大量这类公司,被收购会比上市更稳定。
  未来上市的教育机构肯定还会有。现在有几家,但做得都没那么好。那些做得好的上市机构,就会成为收购无法上市的那些教育机构的平台。
  《21世纪》:您是否遗漏了一个原因,也就说新东方本身没准备好?因为您也说过,新东方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有机体?会对进入的文化产生排异现象?
  俞敏洪:这事我从来没有着急过,新东方的文化包容能力和消化能力是很强的。假如说要做并购,一定是和新东方文化一致的机构,并购后文化和管理都可以融进来,不然对方做得再好也没用,新东方也会自找麻烦。
  我们还是要争取成为成功的30%,通过并购优化股市上的表现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新东方要股市上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并购两年后被市场清理出去,没必要。
  《21世纪》:但去年很多同类机构已经开始并购了,新东方会否成为晚来者?那些依靠兼并收购等资本手段的同类机构,会否出现比新东方跑得更快的?
  俞敏洪:以投资、并购发展的这种模式,我们并不是很认同。教育实实在在的还是以教育为主。采取投资并购这种模式,如果最后不能统一就有可能垮了;如果最后能统一,坦率地说一点都不比自己造出一个学校来所花的成本小。事实上以我们的观察,那些以资本手段为主的同行们也在拼命想落地。
  靠并购,有点急于求成的味道。短期看来,财务增长是比较快的。这种方式也有可能是可行的,但是就要看他们有没有这种模式。新东方无法靠这种模式来增长,只能靠自我增长为主、并购为辅的方式来发展。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