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令欢VS大卫鲁宾斯坦:PE价值何在 助企业海外收购

  2009-12-18 23:10:30      来源: 融资中国

 
    一方是全球最知名的大PE凯雷共同创始人大卫鲁宾斯坦,另一方则是国内最耀眼的市场化PE弘毅领军人物赵令欢。他们共同出现在20091028全球经济复苏与企业重振——第三届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上,并就一些业内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吸引记者的不仅是双方对于PE未来的热情展望,以及PE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更在于,这样两家中外PE机构如此近距离地坐在一起,谈论着彼此共同关心的话题,特别是对于中国机会的把握与共识,似乎让记者再也感觉不到凯雷往日的神秘,以及之前脑海中全球大PE与中国本土化PE间的种种差异。全球知名PE与中国本土化PE,正在日益融合。
 
  PE价值何在?
  廖理:在经济复苏中,PE能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请结合中国的投资案例,PE究竟能为被投企业带来哪些附加价值?
  赵令欢:刚刚经历过的金融风波已经证明了PE的基本特性,即是附加值高、较老练的一种资本。在中国也一样,PE业虽然还很年轻,规模也还不够大,但的确示范性地起到一些积极作用。首先,在别人都不做投资时PE仍然在投资。当华尔街一感冒国内也跟着打喷嚏时,中国公众资本市场基本停滞不前,几乎没有IPO,也没有增发,而此时恰恰是企业最需要钱之际,这时候谁还在投资呢?除了银行在贷款,真正做投资的就是PE。这时候的PE,对于企业来说,就相当于雪中送炭。
  其次,PE投资是积极主动,而非被动的钱。这次金融危机让很多中国企业经受了考验,之前,中国经济一直发展顺畅,导致中国的企业家们只懂得如何在高速成长的顺境中管好企业,却不知道如何过冬。以我们投资的一家深圳企业为例,其过去三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0%。去年6月份,我们感觉到这家企业将会受到很大冲击,于是提醒说冬天要来了,要准备做过冬计划。当时企业家很不解,说怎么会有冬天,刚刚开过订货会,比前年又增加了50%。但当时我们表现得比较坚决,于是他们不得不做了一个过冬计划,将增长率50%变成了35%,好像就能过冬了。最后还是我们帮助做了一个抗严冬计划,即假设销售萎缩20%,收款周期延长90天,那么,三个月之后现金流肯定断。由于事先做了充分准备,三个月之后该企业现金流不但没断,反而比以前更健康。这个例子说明,其实,中国很多企业家并不知道严冬来了意味着什么。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最终体现的就是PE的价值,有PE帮助的公司,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会比较安全。
  第三,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几乎80%的中国企业都存在着本金不足现象。以前,企业融资就是找银行贷款,这次金融危机以后,虽然国家实施了很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刺激对象主要还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资金依然非常紧张,在其最需要钱的时候,还是PE起到了积极作用,帮助其补充资本金。
  总体来看,PE虽然是财务投资者,但却不是被动的,是能够提供增值服务的。PE未必是最好的技术携带者,PE一定应该携带企业成长和企业做大做强之术,做得好的PE不但要了解本国、本企业的情况,还要针对具体企业CEO的个性进行具体设计,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做好的事情。
  PE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积累、一定的经验和一定的品牌,这样才能高效组织被投企业需要的所有资源。PE首先不应该是炒股票的,其次应该建立一些能力,就是企业的成长之术。
  大卫鲁宾斯坦:刚开始时,PE很容易挣钱,因为多数卖家不懂行情,常以低价出售。而PE通过运用杠杆以后,获得的回报很高,那时候,PE只需要提供资金,而不需要提供附加的服务。但是,现在市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充满竞争,最关键的还是,卖家越来越意识到其出售资产的价值,他们要求高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下,PE要想获得高回报,就不仅仅是为其提供资金,更要提供一些其他的服务,比如建立团队,帮助客户节省成本,让公司运转更有效率,确定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等,帮助公司做一些他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在中国,凯雷进行了很多投资,一方面,我们雇佣了很多当地人才,他们是中国专家,拥有很多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我们也会雇佣一些咨询人才,比如我们投资了一家中国乳品公司,就给他们带来一位美国的牛奶专家,告诉其西方乳品的标准;我们还对中国一家人寿(601628,股吧)公司进行了很大投资,帮助他们完善了管理团队,这个团队有国际保险经验;另外对投资的一家中国钢材公司,我们也帮助其进行海外收购。总的来讲,我们要为被投企业带来一些专业知识,将西方最好的经验介绍给中国的客户。
    PE如何助企业扬帆出海?
  廖理:PE如何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并实施海外并购?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日本在日元升值过程中经历了大量的海外并购,其中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和教训,对此应当怎么看?
  大卫鲁宾斯坦:现在的中国和当时的日本情况并不一样。日本开始海外收购时国内市场非常小,资金也非常有限(因其国内市场太有限,只能进行海外开拓)。而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有时是不必要的,因为中国国内市场足够大,中国还有充裕的外汇储备,甚至面临极大的通胀压力,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国企业如果进行收购,是应该非常审慎的。
  赵令欢:中国PE可以帮中国企业借船出海,虽然收购兼并在任何一个国度都是艰难的,属于高风险高回报,有那么多失败案例,但大家依然前赴后继。到底为什么?
  以联想收购IBM为例,未来,PE重要的投资模式之一就是跨境收购。一方面,中国企业必须走向国际市场,是非常确定的,没有什么不确定性;另外,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失败要多于成功,也是确定的,但即使这样,也不会阻止大部分企业去尝试。
  在跨境收购中,有几件事特别重要:第一,动机要纯。为了冲动不能做,为了虚名不能做,为了在纽约买一栋大楼说我是国际公司不能做;反过来,如果在中国你是大企业,面临挑战,不走出去,就会被挤压甚至死亡的境地,如果看到这一点,现在很可能是走出去的好机会。第二,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我们特别支持企业有朝一日走向国际化,但一般都建议这些企业先要把中国这个根据地占住。中国在今后十年将是世界上最大、成长最快的市场,而中国企业做自己的本土市场会比任何其他外国企业都更有优势。不管是土的还是洋的,如果在中国市场都排不到主要地位,还想到国外变成大企业,那是自己骗自己。一定要先在中国本土把自己养得膘肥体壮,然后再去海外收购。同时,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自己不行就要请别人帮忙,要请成熟的机构帮忙。一般企业海外收购失败都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过分听信了投行的建议,过低估计了对方的困难。要知道不管计划多么周密,最后都有可能失败。
  大卫鲁宾斯坦:要避免海外收购失败的唯一办法是你必须要尝试,如果不出去的话,当然不会失败,但我建议中国企业,还是应该做一些海外收购,这对于缓解中国外汇储备压力也是有帮助的。当然,有些企业也会遇到困难,即使美国公司在历史上也犯过类似错误,中国企业犯这样的错误是不足为奇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前提是,首先应该做好国内市场,再到海外去,如果已经把国内市场做得比较好了,就应该尝试一些海外收购。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