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圆桌论坛 畅谈清洁技术行业投资机会

  2009-06-27 09:22:32      来源: 创业邦

 近年来,清洁技术行业广受VC/PE青睐,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08年中国清洁技术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自2006年以来清洁技术行业共有28家中国企业在海内外各市场上市,其中17家有VC/PE投资机构的支持,占到上市总数的61%;2006至2008年,中国的清洁技术市场投资年均增长率为67.0%.市场政策暖风频吹,绿色新政“十一五”规划的出台更加刺激了清洁技术的投资。

 如果您想深入了解清洁技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有哪些投资热点?投资人正在寻找什么样的项目,哪个阶段的项目更受关注?如何才能推动发展清洁技术?如何满足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欢迎参加本期中国清洁技术行业的创业与投资机会论坛活动,与业内资深人士、知名风险投资人共同聆听、分析、讨论……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进行圆桌论坛,针对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有不同背景的嘉宾,包括来自英科国际的刘方毅刘总,他是我们企业家代表,在之前他也介入非常多的传媒探讨,也可以给大家分享英科在创业方面的一些经验。我们也请到了综合类的投资基金KPCB唐欣唐总。大家知道凯鹏华盈美国最知名的基金,也是清洁领域相关的公司,第三位我们请到了晶隆投资的应总,晶隆投资是晶隆集团旗下的一个资金,他们有很强的太阳能投资经验,也进入其他的相关的领域。第四位则是刚刚做了主题报告的青云创投的张立辉。

  先请各位嘉宾把各自公司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刘方毅:大家好,英科实业是从事于废塑料的回收加工利用,我们做项目很简单,就是回收,但是在这里面,这是最艰难的一个项目,我们总的项目叫10万吨EPS的废塑料再生利用,现在只做到2万吨的规模,里面还有很多技术有待突破,但是我看到这个行业还有很大的空间。

英科国际 刘方毅

  唐欣:大家好,我叫唐欣,是凯鹏华盈的一员,在加盟之前我也作了一些创业,在互联网最热的时候也加入进来,凯鹏华盈的老大大家都很熟悉,是我自己创业公司的第一个投资人,凯鹏华盈是美国比较老牌的基金,有37年历史。我主要讲讲中国的基金,中国基金是我们管理的第三个基金,07年成立,跟清洁方面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重点,我们有1.2亿美金以上的资金会投入到清洁能源,包括前年我们07年10月份我们把美国前总统戈尔也引进做我们的投资人,现在我们在国内已经投了非常多,我们目前投的10多个项目当中有超过一半是新能源领域。

凯鹏华盈 唐欣

  应国军:各位来宾下午好,我是上海晶隆投资有限公司的,做项目主管这样一个职位。我们公司主要是来自于晶隆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光伏产业链最大的一家企业,它自己生产点晶切割机,它目前的产能是800兆,在全球市场的第六位。我们目前公司投资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有江苏天河是我们不错的一个项目,我们当时投资是一个光伏产业,我们70%80%的资金投入到新能源新材料,我们投资在中后期,投资规模在1千万到1亿这样的规模,事后会跟大家分享项目上的一些经验。

晶隆投资 应国军

  张立辉:我公司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我为清洁技术行业做一个广告,从最早进入这个行业,最早做过电信互联网,也没有感觉特别不好,也没有感觉特别好,做了清洁能源有5年多时间,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成长壮大,越来越多的老板从原来挣几百万,现在要到美国欧洲去买房子,感到这个行业欣欣向荣,我一个切身体会这个行业太大了。刚才讲到有一点过热,怎么理解,就是谈论的比较多,但是这个行业不像钢铁、水泥过热以后产品滞销,这个行业不是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你在里面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领域,太阳能里面就有很多,有薄膜,薄膜又分很多类,它非常非常多,每个领域下面有很多链条,这个领域涵盖传统的太多了。现在好象大家没有人谈太阳能了,觉得过热了,但是太阳能里面蕴含很多的机会,经营模式你调整的话,就有机会,新的加入者永远会有机会,对企业家来讲也是一样,你现在看今年的清洁技术行业跟两年前不一样了,每个公司也是有变化的。所以以我的感觉来讲,无论你是做创业还是做投资,也是我时刻要提醒自己的一句话,永远是一个新人,永远面临新的情况。所以说作为一个后面加入的企业家或者投资人来讲,你也不用担心,因为以前的市场不断的变化,新的市场机会永远会有无限的潜能,我觉得看未来的五年十年是非常有潜力的,完全值得你投入精力去做。

  主持人:大家更关注的是从投资人角度更看好那些领域,我们还是从张总开始,您特别看好的行业方向是哪些?

  张立辉:我们是紧跟政策了,政府支持的我们就投。当然要有市场机会,举个例子怎么看这个行业,比如大家看节能,节能领域也非常广了,像电机节能,商业建筑大楼节能,还有照明节能比较多,第一我们怎么来选,第一来讲一定是有潜力的,比如说节能中国,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跟美国比可能是人家的四分之一,跟欧洲日本比可能是七分之一,当然有市场空间,有市场需求适不适合投资人去投,我们要投的话是寄希望这个企业上市,这是最理想的,像一个朋友做一个公司挣几百万我们是没有办法投,第一个要有机会,第二个能够出现巨无霸,不是谁都能够做得。还有一块对于这些新兴行业,大家还要多一点耐心,有的时候比如说像储能或者电池行业,大家在行业里面也会经常感受到,有很多创业的企业,到底哪个电池企业是明日之星,现在很难讲,在第一波里面也可能最后死在沙滩上也是有可能的,这里面多给自己一些耐心,多给企业一些耐心,说到底还是一个时机不成熟,比如说电池行业,因为下游市场整个产业链没有打开,但是肯定是有潜力的。

  主持人: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投资的喜好,让我们确切了解你们的投资偏好。

  应国军:我们是在新能源比较多,我们目前是在看,不是在投,从我们晶隆投资的一些数据来看是非常不明朗,去年第四季度订单下了很大,我们景隆集团在7、8月份的时候就关闭部分的生产线。目前的太阳能来说不是很明朗,我们估计也会在2011年不会有很好的表现,虽然说政府在这一块有计划,但是这个量是非常的。目前适合中国的,我们会看多一点,包括核能的,因为现在是风能、核能包括国有化国产率的70%这样一个指标,目前的核能发电大概0.414左右,目前更多注重一点在新能源,目前新能源的产业规划已经出来了在1.5万亿千瓦,我们看整机,因为它还有政治上的关系,我们还是看关系人推荐,还有组建比较多一点,那么组建里面我们看多一些,比如说国内的整机有70家。第三个就是智能箱(同音)这个比较不错的细分行业。那么核能里面到2020年有800万千瓦的计划,而且中国的投资和国外还不一样,我们毕竟还是要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我们也看过一些项目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这一块国企比较多一些,我们投资已经喜欢投民企,核能这方面,我建议一般性还是核管一些细分方向。一个国家你去看经济是发展的,农民是先进的,它的清洁能源利用率就高,你去看西欧东欧的国家都在3千。还有就是环境的影响,这也是造福百姓,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我们投资新能源本着一个是经济效率,一个是社会效益,两个指标结合起来。

  唐欣:我简单的说一下,因为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大,在我们内部我们把清洁叫做绿色科技,它真的是很大的问题,我们很难讲最近关注在哪个问题上,因为它真的是差不多,从节能减排到替代等等。我先讲几个我们目前正在看的,一个生物能源,伊利的汽车,太阳能的一些电池,然后包括储存电池,这些我们都在看,那么当中的脉络是什么呢,从投资角度上来说,我们还是要去分中、短、长,我们在中国的投资更多偏重于中短期,在中国更多偏向于技术如何应用在市场中去,而在美国我们更多关注高科技在未来十年的应用,在国内我们看这个技术未来两三年能不能工业化,能不能占领很大的市场,这是我们看的比较多的。举一些例子吧,比如说生物的柴油,生物的这些燃料油酒精啊,这些都是能够比较快起来的,包括电池等等。总体来说长远才是我们投资人最重要看中的,因为很多技术短期之内都是能够带来一些效率,但是我们去看它综合的东西不一定非常好,比如说电动的汽车,你说电池作出来给你清洁的效率都抵消掉了,最终要看这个产品从原材料到制造一直到使用整个的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我个人有两个非常看中的,一个太阳能,不管它将来硅怎么样去,而且它对整个地球的危害是最小的,只不过就是如何生产,怎么把它生产出来。第二个就是所有这些新能源如果如何能够进到我们电网里面去,现在风能很好用,一阵风来了电网受不了了,没有风电用不了了,那么怎么把这个风输入到电网里面去,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包括智能的电网,包括现在我们是单向的,将来是要双向的,包括在上面加载更多的信息服务,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机会的,但是我估计这是5年之后才会有经济上的效率。

  主持人:刘总是属于企业家,他在投资人之前选择进入这个行业,我想请刘总给我们介绍一下最早你为什么要进入这个领域?

  刘方毅:其实我们做项目是比较偶然的。其实我们做废塑料回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废塑料领域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白色泡沫,另外一个PEP的回收有两个瓶颈和难题,我们公司从2003年开始一直致力于聚氯乙烯的回收,有一个网站统计有70%是被焚烧和掩埋掉的,只有30%是被回收利用起来的。但是每个环节我觉得都有技术的应用,第一期就是泡沫很轻,如何被回收,因为不可能运输,运输成本是相当高的,目前我们自己做了一家机器厂,这个行业现在兴起很快,第二个废塑料就在于它的回收,我原来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做这个产品有很大一个难点,我觉得最清洁的不在新技术里面,就是资源重新回收使用,这是对环境的影响最小的,那么废塑料难点在于除了日本和北欧比较重视回收,大部分国家是没有这种技术,就是你将你的泡沫又变成塑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最近刚刚通过这一块,造出来的塑料跟新的塑料很接近,所以它的附加值大大提高。第三个就是特性,废塑料跟新塑料特性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目前我们感觉这一块领域越做心得越多,利润非常好,哪怕现在没有国家政策的鼓励毛利率非常高了,如果有国家政策的鼓励,比如说开一张增值税发票没法做,我们国家政策有很多限制,造成我们现在大量从国外进口,在国外做,国外比较规范,但是我认为这一块的投资机会没有好。我最近碰到一个中国塑料协会的会长,他看过我们的,他在帮我们申请国家的,他说原来工信部要禁止聚氯乙烯的应用,他看过之后,他说原来国内已经有这样的解决方案,我碰到一个华东学院的教授他也讲到,像你们这样做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拣破烂的。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科技含量,我们做的里面大概有4种科技含量,有些你突破不了,我们从国外引进,目前我们有一支队伍在里面做研发,我个人非常看好废塑料的回收和应用,我认为最大的在饮料瓶还有聚氯乙烯。

  主持人:其实像我们废塑料的回收,像饮料瓶回收,我记得以前不允许应用在食品包装,你的感觉国内政策环境的变化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刘方毅:首先刚才讲过了,我最近去了国外,现在PEP技术上已经突破了,就是用废旧的饮料瓶变成新塑料已经通过美国食品管理局的认证,可以应用到食品,技术上已经解决了。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废塑料被扔掉我们现在收的比较好的国家是北欧日本,它一年创造的产值在680亿美金,我们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回收这一块做的非常少,主要是农村做,现在就需要有新的技术和政策配合,比如说国家除了税收上要有一个鼓励,过去国家说你只要买来的,只要是废塑料可以提10%的增值税,我们没有办法去问卖破烂的人,请他开增值税发票,像我们正常经营要有税票的话,国内没法做,那么北欧做的非常好,他们目前是禁止废塑料进入环境里面,这样非常好收,而且价格相当低廉,他们问题在于他们后期没有办法做应用,因为他们不是制造业大国,对废塑料的需求很少,所以他们只能把部分往中国出口。另外一点我觉得大家有误解,大家经常看电视,说国外把废塑料输入到中国,我认为这是宝贵的资源,我们如果有技术处理的话,这些资源对全球的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成本低,而且是一个有效可利用的资源。

  主持人:其实刚才我们几位嘉宾也有讲到政策上的一些因素,我想请教几位投资专家,你们在评估项目的时候是怎么评估的?当然这中间可以谈到政策的原因,除了以外还有哪些问题。我想从张总开始。

  张立辉:政策其实落脚点是市场,如果仅仅有政策的话,我曾经跟各位同行也探讨过,比如说今年科技部立什么项目,还有什么领导人来看来参观,这些东西都是锦上添花的。包括废旧物质回收这个行业应该会有一些增值税的核定,还要有所得税的优惠。但是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讲,当然有总比没有好,但是远远不够,从我角度来说是这样的。所谓政策呢一定是从宏观政策来讲,从根本上来撬动我们这个市场,而不是说我对这个行业,比如说风电有多少的补贴,比如说有25%的补贴,在标杆电价之上。关键看你市场起来没有,比如说生物燃料这个市场原来有补贴,当然有两家上市公司,一个是四川的,说跟当地的政府燃油所得税有争议,就是说呢一定是国家的政策是一个导火索,那么市场已经孕育相当一段时间,从方方面面来讲已经达到了一个引爆的这么一个边缘,然后有政策激发,这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你谈政策落脚点是市场,如果没有市场的话呢有可能是早期的天使投资,我想这是我对政策和市场的理解。谢谢!

  应国军:政策也要看,但是我刚才说政策不是唯一看中的要素,但是是作为一个投资的重要要素之一。一个是技术至关重要,你技术到底怎么样,到底适不适合市场发展的规律,第二个就是这个市场是不是有资金在推动,如果说这个市场没有这个基金,这个技术是放在实验室里面,如果放在实验室就是没有价值的,技术跟市场有很大的脱节,我们是不看中的。如果有技术有资金,但是没有政策鼓励,我想起来是非常慢的,所以说这个政策带动了前面的技术跟资金。政策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不是唯一的一个指标。我就补充这一点,其他的也没有了。

  唐欣:这个问题是非常难回答,为什么呢,我回顾我们美国投的,也有几十个,我到现在不认为清洁能源现在投下去的项目,有那么三点,大家相信我,当中70%80%一定是死掉的,从这个结果也可以倒过来推,我们现在投有没有一个成功的模式或者有没有一些判断的标准,我觉得现在没有,从互联网当时投TMT我们已经总结了一个很完整的模式,你的团队够不够好,够不够大了,这些都是认同的,可能每个企业它的重要标准不太一样,但是今天放到清洁能源,现在是热的一塌糊涂,三年下来我不认为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合理的一个标准,遵循这几个标准正常情况下都能够投到还不错的,现在真正成功的是谁,还是制造业,太阳能做硅晶的,它有技术含量啊,没有技术含量,你就买国外的设备,做完了90%就卖回去了,这些都赚了一大票,最近又很糟糕。在这个行业做投资虽然我们还是会坚持不懈,但是很难。因为这个领域要比我们想象的回报的时间长得多,真的是要五年八年甚至要十年才有回报,当技术有非常突破被应用,得到非常充分的市场,它的经济性已经出来,现在也有了,但是话说出来,它究竟能不能产业化,能不能到市场上去,我们不知道,但是这种投不投,当然投了。我们最重要的是说你国家在整个宏观政策面上有没有很好的一个推进,不管你是太阳能还是其他的,像刚才张总讲的政策,其实是点燃我们激情的政策,对我们来说这几个领域可能经济上不一定比原来的更划算,但是还是有投资机会的,当然远期来说就是十年时间,从这样一个长度来说,我肯定更关注还是这一个技术领先度的问题,这个技术真正比较领先,它将来一定能够占据很大的市场。

  主持人:感谢唐总,刚才他的一番言论非常深刻,我们看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刚才唐总的一个观点,确实清洁能源风险是比较高,如果投的过高,可能将来收益就没法保障,我们听说原来投的项目是用两年三年时间,我想从刘总开始,以后刘总是做过公司的,从你的切身经历来讲,怎么确定是合理的?

  刘方毅:当初一开始做的时候,应该比较困难,因为什么呢,大部分的基金对于环保,对于这个看不清楚,没有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式,我们跟中国环保基金有接触过,他们来看过,当时我知道真的有人关注这个领域。这个行业最主要是什么,因为我觉得人类如果不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认为人类离灭亡不是很远,因为我们越发展我们作为一个人类整体越脆弱,我做这个塑料深深的感觉到,这么大量的东西被遗弃到环境里面去,不经过处理及那么我们的环境一年两年能够承受多久,我个人认为最重要是政府要有一个远见,说我们必须要去做一件事情,因为你单纯要做到回收又要高盈利,这是很肯定的,你想用煤可能是比目前市场用太阳能和风能偏移多的,如果你不加上环境的成本,那么清洁技术是很难有很好的利润,没有利润就很难发展。其实我们发展到现在一共将近有6年,利润这两年是大幅增长,我们找到一些技术找到一些突破口,但是总体来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它的面太窄了,有技术的瓶颈,有市场的瓶颈,还有一些应用的瓶颈,我记得我当初估值的时候很难跟投资人交流,估值也很低了,谈了第一年,我想算了,用我另外一家公司的利润来支持,现在这两年也起来了,当初清科也有一些投资,今年我们做得相当不错,明年,我们也是看会有大的发展机会,因为环保的一些法规越来越严格,那么参与的人也更多了,这两年大家对清洁包括回收的意识也越来越深了,我觉得对我们发展大有益处,一个是废塑料回收利用,一个是木材,过去人家说废塑料不环保,但是现在不同了。

  主持人:也请我们唐总给我们在座的企业家一些建议,包括在企业有资金问题的时候,心态各个方面有什么建议?

  唐欣:他每个问题都是很难回答了,我看了一下其实今天企业也不是很多,我讲一下我粗浅的想法吧,现在的融资环境不是那么好,我们投资的标准明显要比以前提高很多,我们差不多投项目的比例已经比那个时候提高3到4倍,现在我们每个人面临的压力都非常大。我觉得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环保这个领域,我先不讲,就是一般的企业还是应该要着眼于自己的盈利,还是刘总刚才说的,这个综合起来非常快,但是会有一段时间给企业家相当大的压力,在发展和生存这两个面去找一个平衡的地方我倒觉得目前的状态应该是比较着力于我刚才讲的,去发展适用于面对市场的那些产品,要降低研发的力度,这是比较合适的战略,对于有哪些非常好的机会,拿到融资的,你必须要做得是你要把实验室做的东西真正产业化,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我们在美国投了一个电池,投了6年,砸了6亿美金,现在一个产品也没有,我们还在砸,但是这肯定不是一个合理的投资,我觉得如何把一个产品更好的推向市场,这才是我们企业家要去做的。

  应国军:心得方面其实来说,相对于我个人而言,看的项目不少,可投可不投,看明白的项目一定要投资,因为大家知道好项目是比较难找的,我们一定要多学习多看看,投资回报也是对公司的一个交代,对自己的一个交代。目前新能源这个行业,虽然说不是最好的行业,但是目前是比较热门的,因为它跟我们的老百姓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当然需求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有些项目会做一些数据测试,这个产品到市场上有多少人去用,有多少量,这个不是很科学的,你看到这个项目必须有人会用,而不是设想的,你来引导的,有些人就不喜欢用,或者用的人很少,这种项目也很多,最终是死掉了。新能源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标准,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标准,在政策上面,技术上面电网发电还存在一些瓶颈,比如说去年是6300万千瓦,如果说政策不支持,那么今天的会议也没有必要开了。还是有一些政策,包括它的市场,包括它的技术,我希望看中的项目大家一定要投,毕竟好的项目还是比较难找的。

  主持人:张总有没有一些建议愿意跟在座的企业同行分享的。

  张立辉:大家有没有一些模式,投资人也好,企业家也好,相互打交道的一些通勤的规则。我想从这个角度谈谈我的体会,第一点刚才我们唐总也讲到了,美国本部和中国总部不一样,其实也代表了美国VC/PE跟中国VC/PE的区别,在美国无论是跟教授讲还是在学术领域讲是有非常大的不同,跟我们现在国内讲的VC/PE有更早期的意思在里面,就是你可以投三个四个,但是它没有产品。但是我们中国的投资人没有那么长的耐心,第一中国的项目太多,不会等你,比你更成熟的项目更多,而且中国的市场机会更迫切,等你完善以后有可能市场已经过去了,美国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实现市场的突破是很难的,只有从技术上扎扎实实的,你很难说有一个空余的空间去抢,基本上所谓的市场机会就不存在了,只有去突破。而且中国市场的机会很大,这一点对企业家来讲不要试图去走完善技术,不要考验投资人的耐心,在抓住机会的时候去完善各个方面的,一定要尽快的实现效果,这是一点。第二点来讲就是说要有平衡吧,或者说妥协,你谈估值的时候,到底是15倍还是16倍,或者你倒过来看,PE并不决定你的价值,还有一个技术,是成今年的,还是成去年的,你这个数字是怎么回事的。我理解大部分都是按照今年的来算。所以你与其花很多精力谈一个抽象的数字,还不如把你有把握的告诉投资人,因为对于投资人来说这也是很透明的,也没有什么窍门可谈。所以你把你的数据扎实一些,然后到年底算帐的时候,尽可能符合双方的预期,无论你上市,因为说明你的管理团队对企业的估值下一步的判断是比较准确的而且你管理比较到位,不要差别太大,因为这个平衡还有一点即使是今年的方案都定好了,也比较理性,也跟PE谈好了,因为我们现在谈投资不是去买一件电器,就是一个价格,就是你的参数很少,但是在投资领域里面几百个参数,到底把这个估值怎么放,需要做一个权衡。所以说作为一个投资人也有我的一个体会,不要把投资人逼的太狠了,因为这一点是一个长期的合作,我觉得大家还是要有理性的心态来看。一个平衡就是企业家的坚持和投资人对你的建议之间要有一个平衡,有的时候企业家不坚持,投资人说什么就做什么,也做不成,因为企业家更熟悉企业。这是一套的思维方式,如果你能够真正的去体会理解站到他的角度考虑企业发展,我觉得企业就能够少走弯路,有些企业家很难去判断,有些企业家确实融资的时候没有想清楚。

  主持人:刚才是抛砖引玉代表大家问了一些问题,咱们台下的听众是不是有问题跟咱们几位嘉宾探讨的。

  提问:我是新加坡天然气公司的,和台上几位差不多,我想我的话题刘先生可以回答,因为我也做过一些实际的效果,我曾经作过废塑料回收,就是废塑料和我们的中国秸秆粉碎以后作出一种替代材料,这个在我们奥运期间被采用,防水防雷电效果很好。另外一个就是用废塑料产生燃料油燃料气,缺点就是里面含有的垃圾比较高,在生产过程当中怎么解决,还有待研究。我现在有一个困惑,最近我也接到一个案子,也是通过地方政府作,他也是用废旧轮胎用热力解工艺产生燃料油燃料气,不景气的时候,油价下降了。第二个国内的政策,刚才说听党的话,现在政策对我们是非常支持的,但是从操作上来说,要比国外差太多了,在泰国它也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它的废旧轮胎定期强制报废,然后送到全国废旧轮胎厂,税费给你全部免掉,我们就做不到,我们废旧轮胎全部是农民搞的,每一吨大概是1千三到一千六,国外是不要钱,这个成本增加了。我的问题就是现在困惑在哪里,怎么把这个解决,我们做出口的,现在有出口订单,山东有保加利亚,新西兰,泰国都有,但是地方政府说你出了口,我们地方政府还能怎么样,现在怎么把它做好,又照顾地方政府的力图,还照顾企业的利益?

  刘方毅:我自己的感受不要多去单纯的依赖政府,我做的是两头在外,就跟太阳能差不多,第一找有政策的国家做回收,第二个找有政策的国家做销售,因为我觉得在国内单纯依靠政府很困难,就像前年有出口退税,我怎么做,不指望政府,就指望自己的企业,从市场的供需角度能够找到一点突破。

  主持人:谢谢刘总,我想政策确实是双刃剑了。

  提问:谢谢给我这么一个机会,我简单提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现状是煤炭占到能源结构的70%左右,我们就是说煤的清洁利用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都是动力煤都是物理开采,送到发电厂,有很多污染,我们国家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状态,需要企业来承担,那么这个煤我们为什么不能它细化开采,我就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关注。谢谢大家!

  主持人:看看各位朋友还有哪些问题愿意跟嘉宾探讨。

  提问:你好,我是主要代表几家企业,主要是关于节能,工业节能,大家知道节能这一块和新能源比较更紧急,回报更高,有五六万亿的市场,但是节能里面也有不少的问题,我想问一下有经验的企业家,你们怎么来看节能行业在国内的发展,重点在那里?第二个除了筛选企业筛选项目以外,还能够做一点帮助,让企业发展更快一点,现在就是纯粹是一个挑你,而不是帮助企业一步步成长,就想想听听为节能行业的一些看法。谢谢!

  张立辉:节能在清洁技术行业,我们从03年就开始做节能,怎么看节能这个领域,你现在去看,会发现有几个有意思的,每个企业规模都小,能够作两三千万的利润,另外一个企业特别多。第三个来讲涉及的领域门类五花八门,什么技术都有,应用在那个市场都有,钢铁、电厂包括商业建筑,电机你一下子遇到10个差不多都是两三千万的企业,投资人就头大了。还有一个,有些企业特别好赚钱,你只要能产生节能效果,你一定能够找到你的用户,一定能赚钱,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企业到底能长多大,能不能上市,到底在选哪个,我倒觉得节能行业中国还是处于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不是说发展过热,大的前提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太低,你随便把工人培训一遍就是节能,人走灯灭就是节能,就是拿单子太容易了,做到什么程度需要有资金支持呢,就是做到1.5亿,他需要壮大了,这个时候就要被收购。还有就是市场空余的地方已经没有了,现在大量的企业你分不清楚,但是再过两年就不一样了,我倒觉得企业还是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但是多跟投资人接触,如果你是比较有主见的企业家,是一定能够作大的。

  应国军:节能这个项目国家是比较支持的,节能这一块的损益效率是很低的,我损益效率高了也就不提倡了,我也看过一些节能项目,因为我们做PE的,感觉规模还小一点,它同样一个产品来实现节能,好几种方案来实现,最终哪一个技术能够独霸这个行业还需要花很多精力,而且这个行业到底有多大,这个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考察,但是我看过很多节能里面的项目,前面是增长了比较缓慢一点,但是它需要融资的时候,说我们行业有多大,然后预估的价值是200%在增长,还是这个概念会过多加载后面盈利的预测,很多的企业就是说虽然它行业不看好,但是我问过他,因为他在节能这个行业也做了七八年,但是一直作不大,我觉得有团队的问题,也有技术上的很多不足,但是到底是哪方面的问题,多种因素,一政策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是很到位,第二个企业对行业来说不是很有责任感的企业,第三个方面我们问你研发里面投入多少,那比例很小很小,甚至1%都不到。节能项目你看行业里面有多大,是不是别人没法取代你的,第三个你研发里面投入多少,最主要还是要看你企业本身。这也是我的一点理解吧。

  主持人:时间关系,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感谢我们今天的4位嘉宾,也感谢今天到场的企业界朋友,清科每个月都会举办一个小活动,也希望大家多多参与,谢谢大家!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