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二次造富:从技术公司到运营平台的蜕变

  2009-06-22 10:52:06      

  编者按 1999年~2009年,几经起伏,张朝阳、陈天桥、丁磊、马化腾等年轻的商业明星造就了互联网行业的黄金十年。金融寒潮中这个正值盛年的行业格外坚挺, 并且长出了繁复而庞大的根系,不断地在占领着每一寸土地。当持续扩张的动力源几近枯竭,新的激励机制应运而生,或进行所有制改革促使能者多劳,或分拆上市 展开新一轮吸金热潮——目的只有一个,互联网正在完成从技术公司到运营平台的蜕变,在此之上可以展开充分的想象。

  样本一

  巨人改制 史玉柱的商业逻辑

  2009年6月16日下午14∶30,上海漕河泾浦原开发区的巨人网络(NYSE.GA)总部2号楼大会议室,史玉柱和巨人的其他10多位高管又碰到一起,讨论项目制度改革以后一些细化的问题。

  过去的三个月里,巨人网络“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改革”的思路,就在这个会议室里酝酿,并很快付诸行动。到如今,巨人网络的几乎所有研发人员,都已经参与到这项改革中。

  “产权改革的思路是下面人提出的,但老板比所有人的胆子都要大,态度也更坚决。”巨人网络征途事业部总经理纪学锋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在巨人网络内部,身边的人都喜欢唤史玉柱“老板”。

  购股热情高涨

  针对这次改革,纪学锋在给自己团队做动员的时候曾表示,巨人网络的成功上市曾经造就了一批富翁。但对于上市之后进入公司的员工来说,已不具备这 样的条件了。这次项目公司制改革是巨人网络的第二次创业,项目运作成功的话,公司还会推动项目公司分拆上市,这对员工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刚开始在团队内部公布这项改革的思路时,纪学锋形容自己的团队成员在听到消息后多数“有点懵”。对于习惯了固定工资和奖金的研发人员,不清楚这样的改革对自己是利是弊,这也让当天的会议有些冷场的味道。

  但到了第二天,就已经有员工带着自己的积蓄陆续找到纪学锋,要求入股新的公司。按照巨人网络的计划,旗下新设项目被分拆为新公司后,巨人网络和团队各占51%和49%的股份。

  具体的方式是,各团队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一个新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团队成员根据比例自掏腰包,拿出占注册资金49%的钱购买自己的股份。游戏研发成功后,统一交给巨人网络运营。巨人网络再将游戏的营收,按一定比例返至项目公司。“返还的比例参照行业的标准。”

  团队成员的创业激情被点燃后,新公司注册资金的额度开始让纪学锋头疼了。“如果按照兄弟们上报的实际资金量,已经比之前设想的额度要高一倍了。 ”纪学锋在对新公司增资几次后,决定暂停增资,将公司的注册资金控制在500万~600万元。对于员工来说,投入的资金越少,面临的投资风险也越少。

  这种状况显然是始料不及的。史玉柱在会上的发言也开始由动员变成泼冷水。他不停地告诉前来要求增资的团队负责人,“你的项目是有风险的,不能盲目的投入这么多。”

  激进推动者

  对于公司的这项产权制度改革,史玉柱并不是最早想出策划的人,但却是这项改革最为“激进”的推动者。

  2009年3月下旬,巨人网络的一次高层会议上,有人试探性的提出一个想法,问巨人能不能尝试性的给研发团队一些股权,以稳定研发队伍。史玉柱 当场拍板叫好,说要做就力度再大些,成立项目公司,由研发人员持股。史玉柱最初提出的方案,是研发人员持股比例越大越好。他只有一个条件,就是游戏研发成 功后,只能交由巨人网络运营。

  这回轮到底下人坐不住了。如果任由研发团队持股,而没有49%的上限,等项目公司运营成熟后,很可能出现剥离出巨人网络的风险。各团队的负责人随后又碰了几次,决定无论如何巨人网络持股51%,保持控股权。

  这种激励机制在史玉柱运营脑白金时也使用过,不过当时面临的激励对象是营销团队。当时巨人形成的一套考核体系中,设有考核销售额,投入产出比等 复杂的考核指标。还有一套连环担保的考核机制,有些分公司经理几年做下来,业绩竟然是负数,倒欠公司钱。虽然形式不同,但同样体现出史玉柱的商业逻辑,团 队不努力不行,不努力拿不到钱,还会倒欠公司钱,甚至会被公司淘汰。

  对于巨人网络的员工来说,这次自己的投入同样存在风险,这点纪学锋也并不讳言。他表示,如果公司目前所有的新设项目最终都能成功,那巨人将毫无 疑问成为国内网游行业的第一,但这不现实。公司的想法是,目前的新游戏中,最后能有二三个成功,公司就将受益。对于不成功的项目,公司会考虑做一些机制上 的补偿,如一些可用之才可以转到巨人网络的其他岗位,但员工的投入肯定会存在风险。

  改革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各游戏团队都在一起上班,项目成了自己的,别的团队还在加班,自己的团队怎么也不好意思下班。各团队在巨人网络整体机制下协同作战的同时,相互间竞争的意识也在增强。

  团队成员考虑是如何将游戏做成功,自己得到丰厚的投资回报。而像纪学锋这样已经通过巨人上市被造就成“富人”的团队负责人来说,他们更多的是需要证明自己,独立操作一个项目同样能够获得成功。

  纪学锋说,如果说以前公司的压力是由上而下逐级施加的,那么改革后,这种压力开始由下而上,创业的原动力来自于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这也是公司改革所希望看到的。

  样本二

  如果说现在的陈天桥和几年前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以及他领导下的盛大网络(NASDAQ.SNDA),有了更开放的心态。并且在这种开放的战略下,真正投入了资源和人力去付诸行动。

  这一次,陈天桥选择了分拆上市。对于没有赶上盛大第一次上市的游戏业人才、盛大游戏的高管们,这是一次实现个人财富迅速膨胀的绝佳机会。

  事实上,盛大的通道不仅向内打开,对那些外部人士同样也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在进行二次创富的同时,也同样巩固盛大在网游行业的“霸主”地位。

  “黄埔军校”之痛

  那是五年前的一天。史玉柱受到陈天桥的邀请,参观盛大。其时的史玉柱已经靠脑白金东山再起,而自命为“骨灰级玩家”的他爱玩盛大的《传奇》游戏,还爱琢磨网游。

  事实上,史玉柱此前一次向陈天桥取经的请求,并没有得到后者的盛情回复。这一次却不一样。陈天桥派了自己两位得意干将接待了史玉柱,并共同探讨有关网游方面的话题。精明的史偷偷地与这两位网游研发人员交换了联系方式,并约事后“喝茶聊天”。

  这二人中的一个正是当初盛大自主研发游戏《英雄年代》的负责人。有趣的是,该人士与盛大的合作模式有点类似盛大后来推出的三大计划。不同的是,当初的他只占有10%的股权。

  史玉柱许以更高的股权和信任度,将盛大的这两大“顶级高手”纳入麾下,这一挖角被业界视为“中国网游史上最牛挖角事件”。失掉主帅的盛大《英雄年代》团队,走的走,散的散。之后,史玉柱推出了游戏《征途》,其前身就是《英雄年代》。

  这直接导致了陈、史之间长达两年的矛盾。有了高手在旁的史玉柱甚至不把陈天桥放在眼里,处处质疑后者网游业老大的地位。

  在业内人士程云鹏看来,盛大的确培养了第一代互联网人才,以游戏研发、运营方面为主。而随着其完成上市,组织建构已然完备,各方面已经逐渐成熟,这就让许多职业经理人感到已经碰到了“天花板”。除了工资与奖金之外,找不到网游行业暴利的感觉。

  “留在盛大,将是按部就班的工作;离开,则意味着有可能创造‘传奇’,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程云鹏认为,与此同时,各路资本不断诱惑,许多人自然会选择跳槽或创业。这使得盛大一度人才流失严重,自主研发产品乏善可陈。

  陈天桥的确创造了很多中国互联网的奇迹,但他也曾经犯下了三个错误:盒子计划、错失《魔兽世界》代理、痛失《英雄年代》团队。后两个错误直接导致了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诞生:九城和巨人。

  这也让陈天桥开始反思,如何避免当年的错误。他常常在内部会议上发问:“是不是让平台更为开放,让思路更为开阔?”

  从“雇佣兵制”到“合伙人制”

  在这种思路之下,陈天桥在2005年就提出了一个“千万亿计划”来应对这一问题,即租用1万平方米的办公场地,投资1亿元,资助1000人自主开发游戏。

  该计划在历经两年的尝试之后,2007年,盛大提出三大计划。至今,仍有人记得陈天桥在那年的ChinaJoy高峰论坛上高调宣布要用奔驰车接你去盛大——只要你的创意足够好。

  三大计划中:“风云计划”针对的是相对成熟网游的亿元投资,“18计划”针对的是尚在创意规划阶段产品及团队的全方位扶持,“20计划”针对的是内部游戏运营团队的20%分成比例和百万年薪的诱惑。

  通过这三个互相补充的组合拳,陈天桥用一种最开放的心态网罗网游人才:我提供平台,我们是合伙人,而不是雇佣兵。至今,该计划已投资了超过30多个企业,累计投入在3亿多元。

  业内人士分析,盛大以四辆奔驰效仿古人“千金买马骨”的作风,彰显其对精品的人才和团队的求才若渴。盛大由此也在其上市后,开始造就一批新的千万级富翁。

  陈天桥逐渐开放的心态和战略还不仅如此。对于曾经出走的旧部,陈天桥显得异常宽容。2009年2月25日,盛大与暴雨展开合作,而后者的董事长兼CEO朱威廉四年前曾是盛大副总裁。

  曾任盛大美术主管的陈富明离职后创办了麦石科技,自任CEO,他的团队同样得到了来自陈天桥的800万投资,他也是陈天桥“三大计划”受惠第一人,而盛大在麦石科技只占有少量股份。目前,其开发的《鬼吹灯》已经接入盛大平台,表现可圈可点。

  有原盛大人士透露,盛大旧部经常能够接到陈天桥或其他高管“嘘寒问暖”的电话,最终落脚点都是“是否可以合作”。

  这种方式,让10多个盛大旧将重新“回”到了盛大,他们或者将产品交给盛大运营,或者已接受盛大投资而成为盛大的关联公司。随着网游行业竞争日 益激烈,推广费用日渐升高,而受公司规模与经验不足的限制,创业的风险愈来愈大。能够在盛大的平台运作,同时占有股份方面也不吃亏,这使很多创业团队可以 事半功倍。

  陈天桥曾说:盛大不能一直把自己当做一个游戏公司来运作,我们要在一条更高的跑道上去跑。我们不会跟业内其他的游戏运营公司或游戏研发公司在同一个跑道上去竞争,而是通过我们这个平台,通过我们的投资去培养出领跑的游戏公司。

  为了使这个平台所提供的服务更加专业化。2008年4月,盛大将盛大游戏、盛大在线分拆,再加上盛大文学,三驾马车形成。一年之后,盛大向美国 证券交易委员会以非公开的方式提交盛大游戏股票注册上市申请书。分拆游戏上市只是第一步、盛大文学已在步游戏后路,也在积极准备上市。

  如果说三大计划是通过分成模式造富,那么分拆上市则会是一种更大规模和强度的造富计划。“盛大分拆上市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市场霸主地位进一步巩固,而‘二次造富’也被认为是目的之一。”艾瑞咨询集团首席分析师曹军波如是说。

  上述曾被史玉柱“挖角”的原盛大人士表示,旗下子公司分拆上市,会给陈天桥很大的资产腾挪空间和更灵活的资本运作。“他只要随便装点资产和应用 到这些分拆的公司上,股价就会大幅拉升,可以更好地释放股东价值。”这其中,最为受益的,当然是那些没有赶上第一波上市造富机会的职业经理人。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