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柳传志:一个知识分子的联想梦

  2009-07-04 21:27:14      来源:  创业邦

  解说:1982年,中国到了改革开放的初期。这一年的北京城里流行一部影片《人到中年》。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并引起了全社会强烈反响。那个时候出现了一句话叫研究导弹原子弹的不如在街头卖茶叶蛋的,叫脑体倒挂。在当时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勇敢的下海,为自己夺得了独立自由的创业空间,今天我们这一集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先知先觉者。

  片花

  解说:他的情绪含而不露

  他

  是孤独的

  而在三十年的中国商业史中

  他无疑成为了中国商业的标杆   偶像

  成为了中国IT龙头的缔造者

  他卓越的商业才能让无数企业家顶礼膜拜

  他     就是当今被尊称为中国企业教父的柳传志

  解说:1971年,在北京中科院计算机所的东面围墙内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居民小区。这里原本是计算机所的自行车棚,但是由于住房的极度紧张,一些急红了眼的人,把自行车赶了出去,用泥巴和木板把这里分割并开始在这里安居乐业。一天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他同样年轻的妻子,兴冲冲地搬到这里。一个12平米的车棚阁子,却足以让这对年轻夫妇快乐不已。他们一起在四周墙壁上糊报纸,在顶棚架上竹席,看着简陋的小屋,心里却真的有了一个可以安定下来的家。那个年轻人就是柳传志。

  柳传志:那是改革开放的开始,真的是从改革开放那时候开始起,最起码那个知识分子的研究所的技术人员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提高,我们开始涨工资了/这个住的房子一家人四五口人住在一个十二平米的一个自行车棚里边,而且大家都是这样,多少年都没动过了。

  解说:柳传志出生在上海,他的祖父从钱庄的小职员,兢兢业业地干到了经理,稍微有点积蓄就把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送去上学。后来柳谷书考上了当时上海中国银行的一个职位。从此他的大半生没有离开过金融圈,最后成为我们国家在香港创办中国专利代理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柳传志的母亲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有着柔顺刚毅的性格,而柳传志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坚韧和务实的家庭中成长着。1961年柳传志高中毕业了,成为学校里面唯一 一个通过飞行员素质考试的学生。非常不容易,眼看着从小的梦想就要变成现实,但是就当柳传志开始幻想他能够遨游天空的时候,政治审查却查出了他有个亲戚是右派,他的梦想就此擦肩而过。那天晚上他的父亲把很沮丧的柳传志叫到了身边。

  柳传志:这个谈话是让我这个印象非常深刻,他就跟说,他说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做个正直的人,那就是我的好孩子。这话对我后来一生中都有很大的影响。

  解说:少年柳传志并不是那种喜欢沉默的孩子,他品格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国家大事的兴趣,他对政治的热情似乎与生俱来,在走过了十几年的人生道路之后,他用自己的双眼审视着家人和社会的遭遇及变化,也不断地总结着自己的生存之道。在自己18岁那年,柳传志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他开始学习妥协,学习涵养,学习很专著地倾听别人说话,他下定决心苦练工农感情,而其中的一个行动就是去掏粪。

  柳传志:那年呢这个时传祥,你知道这人吗?一个著名的掏粪工人,受到了刘少奇的接见,这个事迹传播开以后呢,后来我就回北京以后,组织几个北京的同学一个班的,干脆就到掏粪队里,当时并不觉得是为了表现,真的也是觉得我是不是工农感情差,在当时还是真的是决心要改造自己的,这样的话就去掏粪去了。

  解说:1968年英特尔公司在太平洋另一边成立。这一年柳传志走出校园,在成都的研究所没待几个月,就响应知识分子到农村去生存的号令,奔赴了广阔天地。在辗转了半个中国之后,1970年4月,未来的中国电脑之王,在经过了八年的颠沛流离,回到了北京。这时候他带回的是几件破旧的衣服和一副千锤百炼的意志。此时,眼睁睁的看着当时世界上已经开始了计算机的商业用途开发,柳传志也准备着要在中国计算机的领域上干出一点名堂。

  柳传志:那个年代的人呢,很难有作为,像我这样想法的人可能也是很少数的,大多数的人评职称嘛,那就争吧,争工资,就评吧,然后想法解决房子问题吧,大多数人可能就进到这个里边去了,而我还是容易想目的,我们到底做了什么?我们在这个工作中到底是为什么这么做?

  解说:1978年美国的两个没毕业的大学生,已经在一间简陋的车库里,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而柳传志已经32岁,不仅一事无成,甚至连该干什么还没想明白。

  柳传志:我记得大概在78、79年什么时候,我曾经在人民日报上看过一篇文章,是讲怎么养牛的,让我看了以后兴奋不已。因为在咱们国家日民日报上从来登的都是及其重要的头等大事,就是有关政治的事,怎么还会讲起养牛的实行呢?说明可能国家真的要风向要变了。要做这些务实的事了,这些都给了我们这个非常这个振奋的这种感觉。

  解说:敏感的柳传志微微感到一丝清凉的风向他吹来。他在动用所有的感觉器官猜想着这微风之后的天气。然而这时候计算机所水平还停留在以军事为目的的大型计算机的研制中。十年的与世隔绝让他们对世界上的计算机商业化的发展一无所知。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技术人员才接触到,少的可怜的国外技术资料。这让他们重新焕发了激情,重新努力地投身多工作中去,但计算机所里依然没有人想过,计算机的商业用途。

  柳传志:人们都非常想好好工作了。我自己也是一样的,非常愿意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业务工作中,但是又让我产生新的苦闷的实行就是不停地做出来科研成果,当时我们是做计算机的,做出这个大型的在国内认为是最先进的机器以后呢,就是放在那儿然后又做下一个。而那个机器本身既形不成产品,也不能很好的应用技然后就忙着写论文了,然后评职称了等等。

  柳传志:所以有这么两次以后,就又让产生新的想法。说我们这个到底是做什么,

  科学的春天给了知识分子好的生存环境,虽然我们也勤劳的终日在中国科学院里搞技术研究,但我们到底又为国民经济做了什么贡献呢?我又一次的陷入了迷茫之中——柳传志

  解说:这段时间柳传志的情绪非常不好,他不在乎生活的贫苦,但不能允许自己虚度光阴,这么多年来成千上万的人把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倾注在那些大型计算机上,却一台也没有能够卖出去。他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柳传志:我是因为在1981、82年以后,阅读了国际上的技术资料以后,认为我所做的技术工作本身,做不出来什么太大事情。跟国外的差距也很大,所以我就是想努力跳开这个研究所,后来科学院这个干部局要人,这个要的单位又恰恰是叫领导干部处,是专门这个来配班子的这个所,这个所长大概没有法拦了,所以哪要我,我就要蹦出去,以后再说,当时在那种情况下我就蹦出去了。

  解说:然而柳传志在这份令人羡慕的岗位上,没干多长时间,一个消息又让他不安分起来。

  柳传志:在那里其实实际工作也不到一年,这时候中关村这边科学院科技改革已经开始研究所办企业了。那才是我想去的地方,所以又从那儿赶紧往回蹦,蹦回到计算机所里边办企业。解说:这时候的中关村已经悄然兴起了几家企业,但是他们的主要业务都围绕着计算机展开。

  柳传志:我大概也是1984年初就开始,这些公司本身做什么呢?基本上都是围绕计算机转的,他们叫不同的名字,但是公司里的一些骨干人员都是跟科学院特别是跟我们计算所是有关的,他们在那儿想法倒腾批文,进出口机器,或者给人家组装机器等等。那个收入相当丰厚,这样的话我们所里边的一个中专学历的同事到那儿工作的话,工资奖金会几倍的高于在研究所的同事,这样的话计算所就会军心不稳了。

  柳传志:这时候我们的所长,就受到很大的压力,于是也适应科学院的要求,想所里头办一个带点这种官方色彩的公司,能不能将来真的挣了利润以后,能够补贴所里人的奖金什么的,让军心稳定下来,这个可能是所长当时的一个,主要的想法。

  解说:那时候的中关村已经有很多人捞到钱了,稍有专业知识的人就有可能在客户的无知当中,去获得利润。这让计算机所里的中国计算机权威们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是,住在车棚里无论怎样也算是科研人员,到了中关村去自己算什么呢?于是很多人就在这两种想法当中,摇来摆去,终于听说自己的计算机所也要办公司了,心里面更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柳传志:大多数的科技人员是不愿意,像我这样很愿意办的。

  解说:所领导凭着对柳传志的了解,任命了他和另外两位同事,开始公司的筹备工作。中科院计算机所又把旁边传达室的两间房子腾出来给了他们,柳传志被任命为公司的副总经理,由三个人组成的公司班子开始运行。而领导给柳传志的公司启动资金仅仅是20万元。

  柳传志:两台半的电脑钱。

  柳传志:当时呢,就是给了我们二十万块钱,就二十万块钱今天听起来也不算少,因为二十万按照今天的物价比,应该是十倍二十倍,其实我这儿不同,我开的什么公司呢?本来希望开的是一个跟计算机IT行业有关的公司,当时的电脑可是要七八万块钱一台,那比今天的贵多了,那这个公司不是卖猪肉,所以这个情况是不一样的。

  解说:新公司成立后,柳传志等人首先面临的就是用人问题。当时的科技人员普遍都不愿意当企业家,大家都觉得在象牙塔里不被风吹不晒太阳,国家养着还可以活,于是谁也不愿意担当这个风险。

  柳传志:这个像家里养的鸡,那到时侯一撒是有食的,这个撒出去的鸡呢,就自己去找食吃了。而我们这个撒出去的这个鸡有什么不同呢?自己找食,生下来的这个蛋国家还是要拣走的,那些就是生的蛋就归自己了。

  解说:当时柳传志千辛万苦的贴告示最终招了11个人,可大多又患得患失,又逐渐的离开了。就这样,最早形成的公司三驾马车,其中两个也回到了所里,于是柳传志再一次被推到了前台,独自面对机会和挑战。

  字幕 配音:

  我自己是坚决的愿意走这条路,但是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却不容易。大多数的科技专员是不愿意参与的,但总要坚持,总会有希望——柳传志

  柳传志:我后来这个陆续跟所里提出了要求,就是给了我们三个自主权,一个呢,就是人事权,人事权就是所里拨来敢于我们的任命,比如也不会往我们所里塞人,这个有我们自己决定,第二个呢,就是财务支配权,当时这个公司呢,这个就是说,按照这个所里的等级是应该拿多少多少工资,但是我们也说清楚,只要我们交了税,给所里上交了利润,我们内部的这个奖金支配方式所里不要干预。第三一个呢,就是经营决策权希望所里不要干预。

  解说:公司终于在柳传志的努力下,维持了下来,但眼睁睁的看着跟随自己创业的战友没有工资,没有任何生活保障,柳传志心如刀割。于是,在想不到任何办法的情况下,柳传志只得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进了一些旱冰鞋、电子表、录影带,在计算机所门口出售。而就在苦闷和彷徨之中,柳传志遇上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

  柳传志:我在这个研究室里呢又一项技术,叫联想汉字系统。当时的计算机PC机只是英文的,没有中文的,把我们这个系统这里边有硬件和软件加上去以后就开始有汉字了。而还有一个特点叫联想功联想功能的意思就是,今天看来很简单,你输一个中,后边跟着中国、中央那是我们发明的。就把这个系统如果作为一个产品生产出来的话,这肯定就能赚钱了。

  解说:汉卡的发明者就是中科院院士倪光南。那个时候的倪光南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要把"LX80"汉卡卖出去。那时候的倪光南没有什么专利概念,也不在乎钱。我们从他的一段文字当中可以感觉到他当时的心情字幕 配音:大型计算机我洒过汗水,国家级的科研成果,我取得过,中科院的重大科研成果奖我也拿过多次,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成果至今还是躺在奖章上面,一直没有成为产品。

  解说:而现在恰巧有一个人来找到他,而且是用充满着渴望的眼神告诉倪光南,他自己来是帮助倪光南来实现梦想的,并且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保证把你的一切研究成果都变成产品。这样的邀请让倪光南无法拒绝柳传志:你要生产它你是要有资金的,当时的二十万块钱资金,肯定是不够的,于是我们还想办法去挣更多的钱来开发这个东西。后来去怎么挣钱呢?这时候我们就联系到,科学院、还有很多其他单位,他们进口的计算机以后,你要给计算机进行检测,你要给他们讲课怎么使用,后来还要做点维修工作。这些东西大概是我们所里这些人所擅长的。这样的话我们就去联系了这单子很辛苦做这个活,大概第一年年底就赚了几十万,用这个钱呢就开发了我们刚才说的联想汉字系统。这样的话汉字系统成了产品以后,我们又拿这个产品去推销注销计算机,当时你要卖这个PC的话,你有汉字系统再去卖,没有又不一样,所以这两个弄到一块以后就形成业务了。

  解说:业务开展了,产品在展会上还真的有人买,知识真的变成钱了,这些常年在机房里的中年人从此每天开始经受着市场的冲击。这种冲击像一股股强大的热浪,让他们时而迷糊,时而激动,有时候不知所措,有时候又躁动不安。

  柳传志:24年前在整个科学院一百多个研究所全都在象牙塔之内,像把这个高技术成果做出来写论文,走那到道路的时候,有人率先从这条路走出来,不跟国家要钱,去向市场要钱,真的把产品变成钱的时候,是一种极大的兴奋,而且对原有的体制实际上是一种松动。

  解说:公司里的人好像在兴奋中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只要是有用的事大家就积极地去做。那个时候公司在研究所仿佛成了最热火朝天的地方。

  柳传志:这样的话到了每月的时候,我们就能发奖金了,发奖金我记得第一个月十块钱,第二个月二十块钱,这二十块钱奖金是一个极大的钱。非常了不起的事,当时的工资七八十块钱的时候,有这个,因为你比如今天你挣了有八千块钱,衣食住行都够了,再给你增加两千块钱的时候,这两千块钱对你的生活没有很大变化,如果你挣七十块钱,还缺十块钱刚好够花的时候,再给你二十块钱补进来,那什么感觉啊?所以大家也非常高兴。

  解说:创业的艰辛对于柳传志来说不只体现在体力和财力上,更多的是心力上。柳传志不是那种不顾一切的人,在他一步步前进的脚步当中,他也层层设防地考虑。创业路上柳传志,首当其冲地顶着巨大压力,他的精神和体力的折磨让这位百炼成钢的人都难以承受。在一次交易中,柳传志自己就活生生地被吓出了美尼尔综合症。

  柳传志:那是我们第一次想从海外从香港进机器。进机器的条件是对方要有供应商,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今天大家所不知道的,就是我得拿着人民币换成外汇,还得买回来所谓批文,这个只有深圳的进出口商有。我就拿着这个钱就到哪儿去找进出口商了。经人介绍认识一个认为都很可靠,就把人民币打给他了。等着他把香港那边的外汇拿过来给我们,结果打给他以后我还找了个人留在那儿。我就回了北京了。谁知道这个人就消失了,这个打给他的钱找不着了。

  字幕 配音

  在那段时间,感觉每一分钟都难熬。那真是太紧张了,到了晚上的时候,困极了就睡一小觉,到了一两点钟就又吓醒了。醒了以后心理也是跳个不止以至于无法入睡,这种状况折磨了我很长一段时间——柳传志

  柳传志:把我吓着了我们这个钱大概三百万的钱可不是容易的事。是跟银行贷款的钱,而我们这个贷款是要很多担保费了很多事,而我们去年一年的利润才一百多万。这钱要丢了那真是整个公司就全体人都给害了。那么我就回去去追这个茬,找这个人,后来呢终于打听到他们家在哪儿了。然后就堵在他们家门口,但是这个时间你想那就是度日如年了。/等着把这个钱追回来,后来我把这事办成,机器运回来,但是这个毛病就是老留下了。回来以后就真的说话都不利索了,我看换了谁大概也受不了。

  主持人:吃过了亏够了怕,柳传志胆子越来越大,商业规则也越来越明白,他开始想生产自己品牌的电脑,但是几经努力都无法拿到生产批文,于是柳传志又找了一条迂回之路。

  柳传志:在这种情况下就格外地使我们考虑能不能我们走到海外去,从海外直接进货到国内来销售,我们自己直接来这个跟国外的大的供用厂商有联系,然后我们能不能在海外设立工厂。自己生产计算机的部件,当时还没敢说整机呢,然后进行销售。摸摸这个路,大概就是想走这么一条路。

  解说:柳传志的这一步的确算得上是高明,公司就像被缠住手脚的无名小卒,忽然被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下子具有了神力,挣脱了束缚。柳传志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本领也更上了一层楼。

  柳传志:这样的话,当时我就带了30万港币和香港另外两家一共90万港币,在香港办的公司。这条路就真走通了,我们在香港办了这个工厂,这个生产了主机板卖到全世界,卖到欧洲和美国,这一来后来电子部的领导同志这个出国考察的时候,看到了我们有这个实力,就在国内给了我们批文。这样的话我们又打了国内。做了有联想自己品牌的机器。

  解说:1989年10月,科学院计算机所把公司正式更名为联想集团。到了1994年,联想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也是对柳传志一个更大的考验。当时美国的一个杂志就曾说,几乎可以说是世界计算机生产商的名录都可以在北京找得到,而对于刚刚发展起来的联想来说,这将是非常艰巨的一仗,而这时的柳传志早已经扛上了民族高新技术产业的大旗,所以对于柳传志,对于联想来说,也是必须要迎难而上的一仗。当时的柳传志给中央领导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联想作为计算机行业的一面旗帜,你们应该对我们的成绩给予褒奖,要给我们长志气。第二,在国家的采购任务上要有倾斜度。就这样,中国电脑品牌和国际电脑品牌开始在中国这块市场上绞杀,而绞杀的最终结果就是价格战。

  柳传志:这一仗我们打赢了,我觉得不仅在电脑领域里面为中国的这个民族争了口气,同时呢,确实让使用者得到了实惠,由于我们跟外国企业战了平手以后,电脑才大大降价,本来外国进口电脑要比在全世界卖的贵得多,今天呢,就打成这样了。

  解说:如今走在IT卖场中,很多普通消费者也都能把市场格局看出一二,在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中,很多消费者至少会犹豫不决。而国产品牌则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占据着柜台重要的位置。而联想这样的品牌却已经悄然走进世界用户的身边。

  柳传志:联想要在全世界这个形成自己的品牌,最有利的形成新品牌的手段,那就是通过奥运的宣传。这个宣传本身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奥运这样复杂的一个运作,要用大量的机器的组合,用了联想的电脑,都能够很成功地完成的话,那就是让这些大的客户,心里放心吧这是最好的宣传。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