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灯光梁志远:隐形冠军的全球雄心

  2009-06-17 15:18:22      来源: 中国商界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是一部自下而上、从边缘到中心渐变又剧变的风云激荡的历史(虽然表面上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政策呈现),这一历史至今仍然在波澜壮阔中轰然前行。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伟大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相辅相成。这个时代催生了一个个平凡人物的不平凡,而一个个平凡人物艰苦卓绝的努力所创造出的辉煌业绩绘就出中华崛起这一历史画卷的灿烂星空。

  今年45岁的广州人梁志远是这星空中闪烁得并不耀眼的一颗,但他闪烁得相当坚定。他创办的企业珠江灯光虽然在规模上并不惹人注目,年销售额也只有数亿元,但在专业灯光领域,珠江灯光却是首屈一指的大哥大,市场份额达50%以上,甚至在全球市场,这家企业也是一支与跨国巨头们无畏竞争并令其不禁侧目的劲旅。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他们的产品进入了世界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鸟巢”——国家体育场。

  用句时髦的话讲,这是一家“隐形冠军”。这是欧洲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的理论,在他看来,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不一定是那些顶级大企业,而是一批鲜为人知的中小企业,它们埋头在某一个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几十年至上百年,占有百分之五十甚至七十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这样的一些不知名的中小企业才是最健康、最卓越的企业。

  伟大和卓越在不同的理论家眼中有不同的定义,梁志远的公司也才只有24年的时间,也许它像无数个中国的隐形冠军一样,还没有经历一次中国的经济衰退去证明自己,但它无疑疾驶在通往最健康、最卓越的道路上。

  梁志远以自己的努力“幸运”地与这个时代的浪潮一路奔跑前进着。他真的只是幸运吗?翻开他与珠江灯光的成长发展史,我们会赫然发现,他们前行道路上所经历的一切,在散发出强烈的个人信息的同时,也雕刻着时代的烙印。

  青春虎胆

  中国有句古训:“才学胆识胆为先”,可见胆量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据美国企业家协会的一份统计,天下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精明人,但却一定都是有胆量的人。

  按说,60年代出生的梁志远并不幸运,因为少年时期正处在国家动荡的岁月,他并没有像TCL的李东生、创维的黄宏生,乃至苏宁的张近东那样幸运地考上大学。1980年高中毕业的他在家待业了两年,之后在1982年通过关系进入了一家国有药厂工作,成为一名收入稳定的国企工人,每月领取24.5元的固定工资。在当时常人眼里,一份固定的工作和工资代表稳定和衣食无忧,很是让人羡慕。

  然而,1983年,才20岁的他便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别人想要还得不到的工作,准备下海做生意。但从做木质家具的爷爷到在乐器厂工作的父亲,都没有多少积蓄留给他,当然也没有什么海外关系,生意怎么做?他的这一想法开始遭到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认为他“不务正业”,但在他的坚持下父母亲做出了尊重其想法的决定并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他在广州南海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做过小买卖,搞过家具,总之,认为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后来,又开始做灯饰。这一年,比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下海经商浪潮(1984年)还要提前一年多。

  可以说,不满足的梁志远在强烈的致富渴望中不经意地跳入了时代发展的大潮。那时的他没有谈什么远见卓识,但显然,他那瘦长的身躯中汹涌出强烈的野心和不甘人后的坚硬胆量。

  多年以后,他分析那年的决定时,自嘲地说:“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外向一些,什么都想冲一下,不怕死!”

  直到现在,他似乎仍然一身是胆。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猎豹的模型,那是一个进取型的猎豹。虽然梁志远否认它与自己有什么偏好有关,但他无意中透露出一个细节让人体味出他的“凶猛”。有次他开车,时速竟然一度达到二百多公里!这只1963年的兔子不但机警敏锐,而且喜欢风驰电掣的感觉!

  人说改革开放最早的一批企业家更多是胆子创造经济,但谁又能否认,这胆量背后,他们所拥有的敏锐判断与高人的智慧呢?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