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故事会]炼塑为金

  2009-06-17 15:15:20      来源: CCTV

        主持人: 说起塑料,我们都太熟悉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塑料,塑料袋、塑料杯子、塑料盆等等,可我要说,有的塑料比钢铁都要硬,你会想相信吗?

        主持人:刚才的试验中,左面的是一块钢,右面的的是一块塑料。当用相同的力量撞击时,硬邦邦的钢铁刹那间就变得坑坑洼洼,而印象中本来应该是柔软的塑料却“毫发未损”,别说您,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试验,也是第一次知道还有比钢铁还硬的塑料,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塑料呢?

        这种比钢铁都硬的塑料叫特种工程塑料。它像木头一样轻,像塑料一样耐腐蚀,而且比纲铁还要结实。为了研发生产这种工程塑料,杨桂生,耗费了三十年的心血。


        2007年,在全球精细化工领域数一数二的法国罗地亚公司到上海找到了杨桂生,希望能购买他的产品。他们看中的,是杨桂生所拥有的耐高温尼龙技术。

        杨桂生:工程塑料通常只是长期在100度以上使用的塑料,简单的定义。对尼龙来讲呢,耐温越高,价格越高,所以在耐高温领域是高端产品。可以在很多场合代替金属,

        公司副总傅长俊:非常高兴,因为罗地亚在国际尼龙行业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公司,也拥有高技术,所以有它们对我们的肯定的话,我们这个产品很快就能推广出来,把我们的高技术带向世界。

        主持人:能与世界一流的公司合作,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谈判进行的非常顺利。可就在准备签约的时候,杨桂生却突然叫停。他的举动一时间把所有人都弄糊涂了。这是多少企业梦寐以求的订单呀,到手的钱怎么却不挣呢?原来杨桂生在双方要签订的保密协议上,发现一个问题。

        在这份保密协议上,法国罗地亚公司要求,如果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必须在法国解决,而杨桂生提出要修改这一条款,出现合同纠纷,必须在中国解决。结果,双方在这个细节问题上互不相让。

        杨桂生:他说他从来没有听过,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人家会这样来提,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而且是一份保密协议,保密协议还要这样,提出个在法国以外的地方来进行仲裁。

        主持人:一个是法国,一个是中国,双方在仲裁地点的选定上发生了争议,杨桂生甚至因为这个争议而拒绝了法国罗地亚的订单,这种做法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再说了,公司所有的技术都已经申请了专利,何必在一个保密协议上如此较真呢?其实,杨桂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十多年前的一次危机,让他记忆犹新。

        1995年,杨桂生创办仅仅三年的某科技公司,靠着自己独有的技术,在工程塑料行业中正发展的如日中天。可到了五月份,公司业绩突然直线下滑,几乎一夜之间,大批订单被客户撤销。公司员工也焦急万分地找到了杨桂生.。

        公司运输部经理:我说杨总,订单越来越少了,我们的生产逐步要陷入停顿了,怎么办?我们的生存就成问题了。


        杨贵生:就是一个一个客户地没有了原因就是我们的业务员到客户那里看,都是另外的一个公司,另外一个公司的产品在他们的生产线上。

        原来,是一家跟自己生产同样产品的公司用低价把定单抢走,让他愤怒的是,这家公司的操纵人竞是自己原来公司的副总.这位副总把公司所有核心的技术、客户和订单都带走了。


        杨桂生:因为这是科技公司,如果都这样的话,公司我如果再研发新的技术,再开发新的产品,如果不断地被人带走,被人掏空,公司不可能做大,而且研发有很大投入的,甚至研发得越多,死得越快。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杨桂生另外一个身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桂生身为中国首位工程塑料博士,1990年博士毕业后,就留在了中国科学院,担任工程塑料课题组的组长。

        杨桂生:那时候咱们国家呢,人均的使用工程塑料量才不到100克,像美国这样的发达的国家工程塑料的人均使用量达到了10公斤。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应用材料往往成为划分时代的标志,就像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0世纪曾是钢铁称雄的时代,工程塑料出现让钢铁风光不再。由于工程塑料节省能源并且性能优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并且成为现在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杨贵生:大量使用是从60年代开始,当时是,多邦公司发明了一个聚甲醛的,拜耳公司发明了一个聚碳酸酯,这样两种材料发明以后,就是工程塑料传统五大传统的工程塑料开始形成了,跟以前的尼龙还有聚酯,还有PPU,加在一起,形成五类,就形成了一个家族。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更加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杨桂生看到很多知识分子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纷纷下海创业,他内心的创业激情也被点燃了。

        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发展和工业化的水平发展空间是很大的,在中国大量的本土的市场,蕴藏着几百亿人民币的市场空间。

        杨桂生研究的领域在中国几乎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杨桂生决定把自己的技术转化成产品,他觉得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于是他找到中科院的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主持人:杨桂生的想法就是,自己出面组建一个经济实体,把他负责的工程塑料课题,以中科院的名义入股,占公司20%的股份,剩下的部分杨桂生自己想办法筹集。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中科院的领导得支持。可是建厂需要几十万资金呀, 这在当时可以说就是一笔巨资。这对杨桂生这个只靠工资收入的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到哪去找钱呢?


        1992年五月份,杨桂生怀揣着仅有的两千元钱来到工业基础较好的上海创业,整整半年, 杨桂生几乎跑遍了上海的每个角落,四处借钱。最后,就在他焦急万分的时候,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当时的上海县工业局副局长。

        潘局长:当时工程塑料,应该说我们国家刚开始在起步,工程塑料要进口,进口我还要北京去争取外汇,没有外汇进口不了。所以我希望有这一种产品,能够取代他们。

        一个有技术,一个要产品,双方一拍即合。上海工业局以一年后还清所借款项为条件借给杨桂生六十万,并且把厂房借给他,就在93春节到来之前,杨桂生的公司成立了。这时,他锁定的第一个客户就是国内工程塑料配件需求比较大的上海大众。一天,杨桂生得意的带着研发好的汽车配件,找到了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德方经理。

        杨桂生:我们就把大众的要求标准和我们自己的做出来的性能一起对比,一个一个给他讲,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给他分析,就是觉得这个,希望他马上能够给我们下单。

         然而对方的答复却是杨桂生的心凉了一半:选择产品得经过耐高温、抗撞击等专业测试,需要两年的时间!

        杨桂生:彻底凉了,一下子蒙掉了,这跟我们原来准备的整个生产、销售的整个计划全部打乱了,特别是我借来的资本金60万块钱,一年以内要还掉,整个彻底地蒙掉了。

        一年后还不上60万,公司倒闭是可想而知的事,就在杨桂生不知所措的时候,春兰空调零配件厂的经理慕名找到杨桂生,希望能用工程塑料帮助他们解决贯流风叶噪音大,成本高的问题。如果能解决就要下一笔很大的订单。

        杨桂生:难度非常大。因为这个产品从来没有见过,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东西,而且这个材料用的GE公司的材料,以前我们也没有接触过,也没有研究过,完全没有基础。

        主持人: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公司,杨桂生这回是拼了命了,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工作,累得两次胃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还好这些辛苦没有白费,春兰空调的问题解决了,60万贷款轻而易举就还上了。两年后,为上海大众开发的汽车配件也经过了测试。当年的不说,短短三年时间,他的公司就成为了国内掌握工程塑料技术方面最为领先和规模最大的公司。可谁都没料到,迅速成长的企业一夜之间陷入绝境,咱们广告之后接着说。

        主持人:前面说到就在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杨桂生一手培养出来的副总却背叛自己,把所有的核心技术和订单全部带走,另起炉灶,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段成为了杨桂生最大的竞争对手。

        杨桂生:其实因为我们开发这个技术前期有很大的投入的,这个我们本身的成本就很高,他把技术轻易地拿走,他按方抓药是没有成本的,所以我们的成本比他们高,打价格战的话,我们是处在劣势。

        难道自己辛辛苦苦研发了十几年的成果就这样轻易的被人夺走? 杨桂生决定要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于是,他找到当时已经很出名的律师陶鑫良。

        陶律师:当时我们就和杨总交流和讨论说这个案子怎么做,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我们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遭受到了不正当竞争的侵犯。

        杨桂生:他说这个技术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申请专利?这一下子我就蒙了,我说没有申请专利,没有申请专利,你没有号,这样诉讼的话过程会很长。

        陶律师:因为当时整个企业层面的话,知识产权认识和知识都还比较单薄,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体制机制和归置都还没有建立。

        对陶律师来说,杨桂生的这场官司给他出了很大的难题,因为无法证明这些技术是属于杨桂生的专利,当然也无法阻止别人来使用。

        主持人:这场官司把杨桂生搞得可以说是心力交瘁,不断地出庭无疑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更要命的是,原本就为研究技术和开发市场忙得不可开交的他还要亲自为每次出庭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恰恰就在杨桂生为了这场官司焦头烂额之时,又一场官司找上了门,他收到一封法院传票,自己一下子又变成被告?

        原来,上海一家的塑料制品厂告他侵权 , 面对着这张传票,吃惊之余的杨桂生觉得十分委屈。

        杨桂生:我觉得天下乱了。因为这个产品贯流风扇是我们自己,我们国内先研发出来的,怎么是我们的东西,怎么是别人来告我们呢?

        用自己的技术怎么就变成侵权了呢?带着一肚子疑问和闷气的杨桂生准备了大量资料再一次找到了陶律师,陶律师一查发现麻烦大了。

        陶律师:后来一查,对方的确有专利权,我们自己辛辛苦苦研发和使用在前,最后变成了人家,由于人家掐住了。
 
        人家有专利,可杨桂生却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技术就是自己的.这场官司毫无悬念的败诉了.而之前被杨桂生告上法庭的那家企业,官司一直从1995年打到2001年,最后虽然赢了官司,但在整整六年里,这位副总早已靠着此项技术赚足了钱。

        杨桂生:我就觉得又一次地,自己又一次地无知,开始是我们技术人员把那个拿走了,我们没有申请专利,诉讼那么长时间,现在我们做了优先,我们的东西,别人拿走申请专利,反而别人又来告我们。我们就是因为我们小小的一个,一个疏忽闯了这么大的祸。

        败诉让他沮丧,胜诉也无法让他高兴,这两场官司让一只埋头于技术的杨桂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怎样才能把研发的成果加以保护好呢?杨桂生决定从知识产权入手,他把企业的每一项技术都申请了专利,并且在企业成立了很特殊的部门——知识产权部。

       主持人: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到了2004年,公司的发明专利在同行业民营企业里中名列第一,被上海市政府评为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第一名,企业的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了公司最有特点的一张名片。凭借着这点,公司在工程塑料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正因为如此,这才有了法国罗地亚找上门谈合作这件事,其实,在这合作中间还有一个人是不能忽略的。

        这个人就是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物理系教授,黑格先生。2004年他受到杨桂生的邀请来到公司,谈到了正在研发的新一代薄膜显示技术及器件项目。

        杨桂生:他的导电塑料也是一种塑料,塑料本身是绝缘的,大家都知道,比如说做漆包线,都是因为它是绝缘性质的,黑格教授做成导电的塑料了,完全是颠复了人们对塑料的认识。

        作为工程塑料方面的专家杨桂生知道,这项研究一旦成功,将意味着一场显示技术的革命,市场前景不可估量。就在黑格教授授课期间,杨桂生提出了合作,黑格教授在技术领域完全信得过杨桂生,可是他担心合作后杨桂生能否很好的保护知识产权。

        杨桂生:我们跟他的团队去沟通,我们公司是怎么保护知识产权,我们现在这个知识产权的意识,和管理的意识跟美国公司,跟他在美国碰到的公司完全是相当的,而且我们告诉他,这个国内的知识产权司法也有很大的改善,

        显示器在中国的前景是不可估量的,深谙其道的黑格教授通过多次的考查,对杨桂生在知识产权方面做出成绩相当满意。几个月后,黑格教授终于答应跟杨桂生合作,约定杨桂生以资金入股,技术研发成功后,优先由杨桂生在中国建厂生产。

        主持人:双方的成功合作让杨桂生的公司声名远播,全球五百强的罗地亚公司敏锐地发现了杨桂生在工程塑料技术方面的研发能力,看中了他的耐高温尼龙技术,准备大量地购买他的产品,令它没想到的是自己竟吃了闭门羹。杨桂生因为一张保密协议而推掉生意,值得吗?咱们广告之后接着说。

        主持人:欢迎回来,话说杨桂生要为一份保密协议拒绝合作,送上门的肉还往外推的做法让全公司议论纷纷,更何况跟全球化工领域数一数二的法国罗地亚合作,这可是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实力的绝好机会啊!怎么能说“不”呢!

        不管大家怎么劝,杨桂生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杨桂生:如果大家发生纠纷的话,我们大家仲裁,肯定是对我们是不利的,它在法国,在里昂,肯定有优势。我们会很被动。因为那时候也知道,我们都经历过知识产权方面的官司,也知道国内其他的企业到国外打官司困难的程度。

        前两次上法庭的经历让杨桂生终生难忘,万一将来在技术保密问题上出现纠纷,那后果不堪设想。就这样,杨桂生和罗地亚公司僵持着。

        杨桂生:第一个我们有真东西在手,罗地亚不来,也可能你罗地亚你的同行会来,别的大公司也会找我们合作,另外一个方面,的确有市场前景,你不合作我们自己也可以产业化,也可以去研发。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跟罗地亚的合作成为泡影的时候,让大家意外的是,三个月后的一天,法国罗地亚公司的代表找到杨桂生表示同意他的提议,答应在签署的保密协议上声明如果发生纠纷在香港解决。

        杨桂生:实际上企业跟企业之间是平等的,你只要有真东西在手,不管对手是谁。细节,特别是合同的每一个细节考虑仔细一点,这对今后的拓展和发展,会更有帮助。

        主持人:杨桂生的“固执”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时至今日,他研发的专利是越来越多,效益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杨桂生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自己就是靠技术成就了今天的事业,如何能把手里的这么多的专利变成财富呢?干脆跟城市招商部门谈合作,争取达到双赢。打定主意的他带着自己的专利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多个城市,可是走了一圈,却碰了一鼻子的灰:光凭几个专利就想一分钱不出谈合作?怎么可能?

        杨桂生:当时我们仔细,当时大家都不认可,觉得有些郁闷,一个方面是社会上,怎么样来认识一个知识或者是一个专利的价值,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方面呢,作为我们企业本身来讲,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把它表现出来。

        就在杨桂生四处找合作时,合肥经济开发区看中了杨桂生在工程塑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主动找上了门。杨桂生非常激动,带着自己的11项工程塑料发明专利来到了合肥,经过权威部门评估他的11项专利价值高达7000多万元人民币。合肥经济开发区非常重视杨桂生的发明,特意组织了一个班子认真考察工程塑料的发展前景。

        开发区经理舒浩然:因为我们形成了汽车与工程机械这个重要的产业集群。那么对这个工程塑料的消耗量也是很大的。那么就这个项目就地方政府这种企业,今后这种企业的相互的配合来说,也有很大的市场前景,更不用放开到整个全国的市场来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认为他这个项目的前景非常好,这是一个关键的核心所在。
   
        工程塑料前景广括,他们决定跟杨桂生合作,随后,合肥经济开发区投资了2个多亿做好了基础建设,2007年,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合肥的工厂投产了,公司投产后,成为亚洲最大的工程塑料及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生产基地之一。2008年杨桂生的公司销售额达20多亿元,成为国家新材料领域代表性企业之一。


        主持人:杨桂生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做为一个科研人员,他通过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而使企业蒸蒸日上。而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经历了知识产权商业化过程中的种种磨难,尤其是自己辛苦研究的核心技术被盗,从而引发了两场官司,使杨桂生深刻意识到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仅要注重研发技术,更应该注重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现如今,依靠专利谋发展已经成为了企业的鲜明特色,真可以说是知识创造财富,专利成就事业。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