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只女子基金成立 探索非IPO退出模式

  2009-05-31 09:13:5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高速发展中的国内股权投资基金(PE),现在正面临着退出机制受阻,投资期限被动延长等困境的制约。不过一些投资机构正谋求通过主动变化来应对这一局面。

  5月30日,国内首只女子基金——花木兰(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正式设立。“和此前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比,在发起人构成、投资标的选择,以及退出方式的选择上,我们都不一样。”基金董事长韩冬梅表示。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与2008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VC/PE支持的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减少了8家,融资额下降了86.6%;但与此同时,IPO退出依然是私募股权基金的主要退出方式,通过IPO退出的家数占所有退出家数的75%。

  尽管国内IPO即将重启,这一趋势短期内仍很难有太大改变。“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的公司大多选择在海外上市,受国内政策影响不大,而且即使是在国内上市,面对IPO重启后众多公司的上市竞争,短期内想实现上市并不容易。”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认为。

  上市退出受阻,部分PE基金积极求变。

  “在相关退出渠道上,我们不局限于上市退出这一途径。”李振宁表示,“尽管上市退出一直是国内PE基金的主选退出方式,但上市退出受阻、股权转让、管理层回购等其他上市前即实现退出的渠道,自然会成为部分PE基金的选择。”

  “我们也不推崇上市后退出,而是综合考虑市场化的退出方式。这一方面可以规避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缩短投资周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韩冬梅表示。

  此外,多点投资,快速退出也将是韩冬梅运作基金的主要模式。“按照我们的模式,每年可以完成几十个项目投资,在单个项目上,几个月我们就能完成一次投资并实现退出。”韩冬梅表示。

  相对于一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每年仅有几个项目的速度,以及平均1.5~2年的投资周期,这一变化十分显著。

  即使是以广泛投资为重要特色的天使基金,其每年的投资项目也不过几十个而已。

  “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起步较晚,目前在这一块,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外资。通过主动的变化来适应市场,有助于国内PE行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李振宁表示。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