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开始质疑,美国政府把巨额救市资金一味撒向银行系统是否值得?还有没有其他更佳方案?答案,已日渐清晰,也就是私募股权(PE)。
凭什么PE能重振当前苦苦挣扎的经济,毕竟政府万亿巨资的救市效果也欠佳?一大原因是PE已经拥有1万亿美元的规模,它们将于救市资金一道给当前萎靡的经济形势带来新的希望。
PE黄金时代
私募股权公司Lightyear Capital发起人唐纳德马龙一年多以来,一直紧密关注金融危机的发展。Lightyear Capital发展至今,资产规模已经达到30亿美元。
2008年上半年,马龙以经纪公司PaineWebber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身份,组队分析了超过200家深陷困境的金融企业。但迄今为止,马龙只做了一笔交易,也就是去年夏天买入了专营学生信贷的Higher One公司股权。然而,这位74岁的艺术爱好者,在其挂满印象派油画的充满现代气息的纽约办公室里,意味深长地说,“经纪行为会活跃起来,我们希望这种趋势能够延续下去。”
当绝大多数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麻烦不断的银行部门之时,很多私募股权基金开始了冒险历程,到处寻求或大或小的交易机会。比如,投资基建和能源等项目。
Catalyst投资公司布莱恩里奇,掌管着3亿美元,最近斥资560万美元投资了加州一家软件公司Mindbody.他觉得那些更依赖于现金的科技企业和媒体更有投资价值。现年48岁的里奇,从2000年就是多伦多Dominion集团主管美国分区商业银行业务的负责人。他强烈呼吁投资者,“现在该用钱了”。
两年前,私募股权银行家们购买一家公司还是只为稍后卖掉来赚取一定利润,但许多狂热阶段的交易如今已自食其果。破产法庭也曾经明确指出,私募股权公司投机家对公司带来了更多破坏性,而非建设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大家宣布甚至庆祝私募股权公司之“死”时,它们却默默地完成了筹资并随时准备新一轮投资。研究公司认为,PE公司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它们几乎拥有1万亿美元,随时可以投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唐娜希斯切里奇说,“对PE公司来说,政府救市计划简直是现金的盛宴。”
PE公司动员所有力量来迎接当前的巨大机遇,加紧占领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空白——和传统投行没什么两样——给困境中的企业融资,甚至为企业合并提供顾问服务。
一些公司频繁地雇佣和解雇并购专家,以便从新角度来看待目标公司。还有公司到破产法庭去寻求廉价资产,还有公司也在试图利用政府开支。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私募股权及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科林布莱登认为,“现在有充分理由相信,一旦市场触底,PE将迎来巨大机会。”规模达到1万亿美元的PE资金将注入核心资产,并盘活整个实体经济。
Ernst Young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格雷格斯拉格尔也相信,PE将成为国家经济复苏的中坚力量。黑石集团创立人斯蒂芬施瓦兹曼在3月的公司年报里也宣称:“让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不应该只是政府救市。”言下之意是,PE将获得更多空间。
PE获主流支持
PE意外复苏是经济下行中很有价值的一个课题。在市场及交易“鼓励”下,PE公司逐渐向大投资者们展示了其投资价值。
2008年,PE公司共募集5540亿美元。这些资金来源于养老基金、大学捐赠基金及其他投资者资金,只比2007年(6250亿美元)略少。即使2009年第一季度募资490亿美元,也为历史第六高水平。PE公司大受青睐,原因是投资回报率没有想象的低,PE基金在2008年大约亏损了20%,与对冲基金差不多,但跑赢了股市(跌37%)和房市(跌38%)及商品市场(跌47%)。
此外,投资者也普遍预测,PE未来会有一个良好表现。据美国研究公司Greenwich Associates数据,美国企业年金基金预测,其所持私募股权未来5年的回报是10.1%,比对冲基金(回报7.8%)高出不少。美国最大养老基金——加州公职人员退休基金(CalPERS)在2008年就将其投资组合的PE投资比例增加了4%.CalPERS发言人克拉克麦金利解释说,“我们强烈认同PE的未来发展,它也是长期投资者多样化投资选择之一。”
美国国际纸业公司退休基金规模为131亿美元,其经理人罗伯特亨凯勒也认为,即使短期亏损,他仍然将投资组合中的PE比例锁定在5%不变。
PE的未来挑战
事情总有两面性,PE公司未来几年也面临煎熬,它们可能会面临资金缺乏而无法展开新收购。另外,PE公司收购企业本身也可能有潜在风险。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种种原因将导致未来有20%~40%的PE公司退出市场。
然而,老谋深算的玩家躲过了最糟情况。在市场繁荣之时,PE耍小手段从企业榨取的钱财足以让其未来潜在损失最小化——将债务塞给公司而把收益留给自己。此外,PE公司还收取管理费用。
过去几年繁荣时期,PE公司就利用当时宽松的市场信贷环境,定下了期限非常具有弹性的融资,一些长期融资协议对在危机中运作就大有裨益。PE公司通常用最少资金来完成一笔交易,这种“借鸡生蛋”的方式使PE公司能获得最大回报,然而损失却是有限的。
举个克莱斯勒的例子。2007年5月,Cerberus资产管理公司(Cerberus是希腊神话中守护地狱之门的三头巨犬)斥资74亿美元购买克莱斯勒股份。Cerberus创始人斯蒂芬费恩伯格,是出身于蓝领的神秘金融家。在他带领之下,Cerberus从一家激进小创投公司转变为一家实力雄厚的PE公司。在克莱斯勒74亿美元并购案件中,Cerberus只付出了12亿美元现金。
也就是说,即使克莱斯勒股价跌至最低谷,Cerberus也不会失去所有投资,还可利用克莱斯勒汽车金融公司将部分风险头寸对冲掉。克莱斯勒汽车金融公司并未包含在破产计划之内,所以Cerberus的风险头寸对冲是有效的。
Cerberus还能通过旗下另一家GMAC金融公司,将克莱斯勒汽车金融公司并购。Cerberus破产部负责人认为,这么做“对公司会有大冲击,但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当然,容易达成传奇交易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银行也很难再为大型并购提供资金。小买家将取代大买家成为主流。PE公司也将重点,从榨取并购企业财富及(或)获得大金融企业融资支持,转移到公司治理上。掌管着130亿美元资产的PE公司General Atlantic首席执行官威廉福德说,“PE公司终于走向了正轨,这是面向未来的选择。”
还有一些PE公司甚至停止了收购行为,以进行多样化投资,包括投资提供现金管理、交易及咨询服务的金融企业。
PE捕捉危中之机
类似投行的业务在危机中带给PE公司很多获利机会。黑石集团咨询服务业务的客户范围很广,从保险商AIG到乌克兰政府都是其客户。
美国汽车巨头深陷困境之时,黑石集团重组部门联席负责人蒂姆科尔曼飞往底特律会晤福特汽车CEO艾伦及其他高管,并建议重整债务。之后,福特就正式聘请黑石集团和高盛公司作咨询,3家公司花了数月时间制定了福特公司新的经营策略和战略规划,其中包括将18亿美元问题债务转化为13亿美元股权,带呈给债权人,并获得债权人首肯。
有着45亿美元资产规模的纽约阿波罗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组合表现差劲,但即使如此,那些亏损投资如今也出现了转机。之前,它投资了零售商Linens ‘n Things、娱乐场连锁Harrah’s Entertainment及房地产公司Realogy,阿波罗最近又新增加了15亿美元投资,其中四分之一用来购买以上公司的问题债券。?阿波罗公司创始人利昂布莱克说,购买问题债券一方面是为了做防御性投资,一方面也是为了投机。布莱克强势回购债券,来阻止其他风险投资家获得其债权和夺取投资标的。这样也可以在预期债券价格上升情况下,未来择机卖出获利。
如果有机会,PE公司会毫不犹豫地去聘请相关专家。比如,阿波罗公司就将前摩根士丹利银行家尼尔谢挖到本公司新成立的大宗商品部门。黑石集团等PE公司也在紧锣密鼓地招聘。?许多PE开始把眼光放在房地产、风险资产和其他资产上,对资产投资回报率也不再那么苛求,而破产法庭成了它们的最佳战场。大家都蜂拥向破产公司,甚至打起价格战,尽管这并非好消息,但从另一方面看,存在着不小利润空间。Patriarch Partners创办人林恩迪尔顿就把大多数时间花在破产法庭上,以争取获得廉价资产。
相比其他资产,政府支持资产显然有吸引力得多。政府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的290亿美元将用来改善公路、桥梁和学校设施,从而引领了基建投资复苏。瑞银集团PE部门联席主管本西珀说,“由于国家陷入经济困境,你会看到有更多基建投资,将会交给私有部门,特别是PE公司,这是送上门的蛋糕。”
基于当前现金流紧张,许多大学捐助基金、保险公司及其他大型投资者也在寻求私募股权基金,来出售其所持股权。4月中旬,高盛就斥资55亿美元来购买这些股权。
对有些人来说,事情越糟糕,反倒对另外一些人是机遇,比如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