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怎样找项目、找人、找钱?
毕业后直接创业还是先工作再创业?
本报讯 记者马汉青、冯小静,通讯员李佳、郑颖妃,实习生吴佳琳报道:大学生创业难在哪里?有哪些规律可循?昨天在广州市劳动保障局、市人事局举
这3位大学生,一位是羊城晚报“剖析个案助你创业”系列报道中曾报道过的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邓俊民,他现在开办了一家贸易商行;一位是2005年从中山大学毕业的莫国勇,他开办了一家信息科技公司;还有一位是广州大学大三在读学生李军勇,他的创业项目是“搜索引擎优化服务”。
现场的在校大学生发问踊跃。
创业中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莫国勇说,自己创业后遇到了不少挫折,原本以为有技术有能力就能当老板,但其实还有很多事情不懂,所以半年的时间公司几乎停滞不前。怎么解决呢?简单来说就是坚持,在失败的时候不要放弃,从头来过,业务做好了,客户自然会渐渐多起来。
创业怎样找项目、找人、找钱?
邓俊民的经验是,这要看每个人的性格和境遇。他说,就他个人而言,以前在大公司做销售,有一定的业务渠道和客户积累,这对找项目找业务有帮助;至于找人,就是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商行还处于创业起步阶段,就靠几个人撑起来,可以说老板比员工还多;找项目,则要靠自己用心,比如现在商行的不少业务就是他平时上下班时看到的信息,然后再找对方负责人谈成的。
直接创业还是先工作再创业?
对此,3位创业人士的回答各有侧重。邓俊民的体会是,先就业一段时间,有了创业想法和做好创业准备很重要,就业那几年的经验积累对自己来说很重要;莫国勇表示,自己没有经历过这种“就业”,不过他从大一时就有了创业想法,所以想法要趁早;而李军勇则说,创业准备很重要,不过时间不用很长,他现在的创业团队就集体去过一个公司实习了半年,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对了解经营模式很有用。
广州昨日启动“创业培训进大学校园”系列活动
“能人”进校普及创业ABC
本报讯 记者马汉青、实习生吴佳琳、通讯员李佳报道:昨天,广州市劳动保障局、市人事局联合在广州大学城举行了“创业培训进大学校园”启动仪式,拉开了今年广
4月初,羊城晚报“剖析个案助你创业”系列报道反映了大学生欠缺系统创业培训、欠缺创业意识等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在昨天的启动仪式上,市劳动保障局、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广东大学生创业比例很低。有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只有1.2%,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则高达20%。而作为有着优良创业传统和良好创业氛围的广东,近几年的学生创业人数占当年已就业毕业生总数比例甚至不足0.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介绍,广州市“创业培训进大学校园”系列活动将通过系统化的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参与创业实践,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培训活动之后,主办方还将继续举办咨询、讲座、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努力通过宣传创业政策、开展创业辅导、组织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的多种方式,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搭建一个沟通交流、选项融资、互动合作的自主创业服务和支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