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艾威资本集团亚洲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罗宾逊
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使全球资本市场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也使私募股权基金(PE)在中国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中国投资的PE巨头如何看待眼前的这场危机?他们对中国市场是否仍有信心?今后的投资策略会有哪些转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了美国著名的私募股权机构,艾威资本集团(Avenue Capital Group)的亚洲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罗宾逊(Malcolm Robinson)。
艾威成立于199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目前管理的资产总额超过200亿美元。作为艾威在亚洲投资的负责人,罗宾逊掌管着艾威43亿美元的亚洲基金,而这其中的一半用于投资中国市场。罗宾逊在包括北京在内的亚洲地区工作了超过10个年头,因此也成为PE在中国起飞、发展,金融危机后又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在位于东三环的北京办事处,罗宾逊对记者侃侃而谈,他说,一向行事低调的艾威,这还是第一次接受国内媒体的采访。
记者:金融危机之下,您是否仍然有信心投资于中国?为什么?
罗宾逊:我坚信,目前在中国有很多的投资机会,甚至比5年前的投资机会更多。2007年底,出于对世界经济形势产生的担忧,2008年我们放慢了投资步伐,只做了很少的投资,而且其中很多是对于已有项目的追加投资,所以目前我们手上有充足的资金,正在寻找合适的机会,主动出击。我认为,虽然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受到一定影响,但中国经济整体环境趋好,经济仍然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此外,中国政府近年来为改善中国的投融资环境作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这些都使得包括艾威在内的海外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行为更加有信心。
在我看来,危机使中国的有些行业受冲击较大,例如依赖出口的服装业、玩具制造业等轻工业。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行业是非常有潜力的,例如金融服务业、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等等,这使艾威看到了很多的投资机会。尤其是中国的制药行业。因此即使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只是你需要专业的知识,需要认真地做研究,需要本地团队的支持。
记者: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您在中国投资最关注哪些问题?
罗宾逊:我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是商业合同的一致性和可执行性。很多在中国的投资人都很关注商业合同是不是可以以正确的方法诠释和执行。当然中国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使商业运营环境变得更加透明。其次是能否聘请到高质量的人才。我们在中国直接投资的10个公司,拿到投资后做的第一件事都是招聘高质量的人才。第三是资金进入中国的形式。艾威可以做股权投资、债务投资和夹层投资,但中国法律对某些种类的投资有限制,因此我们会根据法律的规定,为目标公司选择一种最适合他们的投资方式。中国政府在引入外资方面做了很多改进,这些对投资非常有帮助,我们希望未来会越来越灵活。
记者:目前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被普遍关注的话题,艾威是否会考虑将资金投向中国成长性良好的中小企业?
罗宾逊:中小企业一直是艾威在中国很关注的投资对象。很多优秀的中小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才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们对他们的成长很有信心。应该说,金融危机也使我们的投资策略发生了一些转变,我们会更倾向于那些回报稳健、抗周期性强的行业,比如医疗、教育、新能源、高价值且专业性强的制造业等,这些领域的中小企业将成为我们投资的重点。
记者:全球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使PE的国内外上市退出路径重重受阻,艾威是否在寻求新的PE退出方式,从而保证投资回报?
罗宾逊:对中国的PE来讲,确实存在进来容易退出难的问题。艾威在中国的投资基本上以海外上市为退出路径,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上市,都变得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中国开放可转换债券的方式。这在国外是一种很流行的投资方式,它操作简单且风险较小,如果中国放开可转债,将使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从而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记者: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证明了华尔街模式的失败,你认为中国在发展金融市场的过程中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罗宾逊:我认为,华尔街模式之所以失败,主要基于3点原因:一是存在太多的利益冲突,使市场竞争秩序严重混乱;二是作决策的人使用的都是别人的钱;三是华尔街工作人员的薪金不是与长期业绩挂钩,使他们的投资只注重眼前利益,忽略防范风险。这三个原因抵消了市场可以自我规范的理论。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建立相应的制度去规范市场,减少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包括要求承销商投入自己的资金,并且使薪金和长期表现挂钩。除此之外,华尔街模式失败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杠杆过高。幸运的是,中国政府没有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我真诚地希望中国政府可以从美国发生的危机中学到正确的经验。市场自由不是问题的症结,杠杆问题和利益冲突才是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