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的八大黑洞

  2009-02-04 15:45:57      来源: 理想论坛

 1、孤家寡人 (Single Founder)

  

  单一创始人有什么问题呢?最起码,这反映了一种信心的缺乏。隐含的信息是, 创始人无法说服他的任何一个朋友跟他一起打天下。这很值得玩味:别忘了,他的朋友是最了解他的人。

 

  2、固执己见 (Obstinacy)

 

  在某些领域里,成功的途径需要你认准了想做的事情并坚持到底,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而创业则另当别论。

 

  你应该避免过于坚持原来的计划,因为它可能是错误的。大多数成功的初创公司,最后做的都不是他们刚开始企图做的,而且差别往往很大,以至于你很难把他们同最初的公司联系起来。在创业的过程中, 你应该准备好接受任何更好的主意;而最难做到的就是放弃你已有的想法。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度的问题。每周都换一个想法显然也不可能成功。有什么标准能够帮助你做决定吗?一个办法就是衡量那些新的想法是否代表了某种进展。如果你能够利用大部分你所做过的东西,那么你可能是在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反之,如果你需要从头开始的话,那就不是一个好兆头。

 

  幸运的是,你可以向你的用户寻求建议。如果你转向一个新方向,而用户又对此反响热烈的话,那么你很可能押对宝了。

 

  3、受制于投资者 (Poor Investor Management)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你应该掌握公司的投资者。你不应该忽略他们,因为他们可能提供有见地的建议。但你绝不能把公司运作交到他们手上,那应该是你的职责。如果投资者对于运作其所投资的公司有足够的见地的话,那他们干吗不自己创立一个公司呢?

 

  4、不能够全时投入 (A Half-Hearted Effort)

 

  从统计上说,如果想要避免失败的话,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辞掉你的日常工作。绝大多数失败的初创公司,其创始人都属于业余性质;而那些成功的初创公司,创始人都是全副身家扑在了上面。这是不是说,你必须辞掉你的日常工作呢?也不一定。我在这里胡乱猜测一下。我想那些还没有辞掉工作的创始人,大多缺少一种创办公司所必需的决心;他们的意识深处是知道这一点的。他们之所以不敢投入更多的时间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投资。

 

  5、领域偏狭 (Marginal Niche)

 

  如果你看过孩子们打棒球的话,你会发现,在某个年龄段以下的孩子会有些怕球。我在8岁的时候当过外野手,不过没有接到过多少球,因为每次球朝我飞来的时候,我总是闭上眼睛,举起手套来保护自己,而不是去力争接到球。

 

  一个初创公司,如果净是挑选那些偏狭的项目来做的话,就跟我在8岁时对付来球的策略一样。要知道,如果你能够有所成就的话,就必然会有竞争者,早晚都要面对。所以说,如果你不想竞争的话,那么你想出来的点子好不到哪儿去。

 

  6、没有明确的目标用户 (Having No Specifi c User in Mind)

 

  如果你不了解用户,就不可能做出他们喜欢的东西。大多数成功的初创公司,都是从解决创始人遇到的问题开始的。这里面有这样一条规则:你所创造的财富是跟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成正比的,而你最了解的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7、筹集的资金太少 (Raising Too Little Money)

 

  大多数成功的初创公司到某一阶段都会接受投资。这就跟要有多个创始人一样,从统计上来说,是一个可靠的举措。那么,你应该接受多少投资呢?

 

  初创公司的资金是用时间来衡量的。每个还没有盈利的初创公司( 几乎所有的初创公司在刚开始时都不可能盈利) 在钱花光之前都会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有时候被喻为“跑道”(runway)。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它在提醒你,当你钱花光的时候,要么起飞,要么撞毁。

 

  太少的钱意味着你没有足够的跑道起飞。当然,起飞的概念也需要视情况而定。通常你需要更上一层楼,从仅仅有个想法和正在实现的原型,到有了原型,正在发布,到已经发布了产品,正处于显著的增长期。这也要看投资者的想法,毕竟他们是你在实现盈利前要说服的人。

 

  8、花销无度 (Spending Too Much)

 

  有时候很难把花销无度和筹集的资金太少区分开来。如果钱不够用了,你既可以说是开销太多,也可以说是筹集的资金太少。区分这两条的唯一办法是跟别的初创公司做个比较。如果你筹集了500万元的资金却还是不够用,那么原因就很可能是花销无度。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