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亭实验”破解农民创业融资难

  2009-02-04 14:33:07      来源: 温州日报

 中国金融大典

 

  四月,苍南县炎亭镇,虾蛄捕捞时节,渔民赶上了一个好收成。这一时季,炎亭渔民不像以往那样,为缺创业资金而发愁,因为贷款很容易。

 

  从去年10月底开始,一场新农村建设中“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金融实验在炎亭悄然展开。放活乡村金融,引入城市的过剩资金,“让掌握资源的农民,掌握更多的创业资本”,是这次“炎亭实验”的出发点。

 

  户户授信:城市资本回流农村

 

  东沙村,是“炎亭实验”最早的试点村。

 

  方祖合是东沙村一个普普通通的渔民,眼下正值虾蛄捕捞时节,如今他不必再为入股买船时因资金不足而烦恼了,因为去年他被炎亭信用社评为信用户,可以轻松地从信用社拿到贷款。

 

  “信用社给我们发了‘支农信用证’,只要不超过授信额度,随到随支。”方祖合说,自己是“炎亭实验”受益的2008户农户之一。

 

  “虽然我们发放的支农贷款大幅增长,但是农业贷款缺口之大还是令人吃惊。”炎亭信用社主任尤信谊说出了调查的结果,全镇总的资金需求约7300万元,而信用社贷款的投放仅750万元。长期以来,金融机构从农村市场“水”抽得多,“血”输得少,导致资金大量流出农村。整个炎亭镇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农民贷款都要跑到附近的金乡镇。

 

  苍南信用联社在炎亭镇政府的支持下,先对全镇进行了一场为时3个月的“农民档案”大调查。信用社调查了全镇4592户后,建立了“农民档案”2008户,相当于建立了一套对农村和农民新的信用评价体系,打破了农民贷款无抵押物的信用瓶颈。

 

  每建一户“农民档案”,就授一笔贷款额度,不用抵押,农户最高能贷55万元,最低5000元。信用社一下子授信了5994万元,而这笔资金,正是信用社从央行、国家开发银行和杭州其他银行引入的过剩城市资金。

 

  今年1月30日,炎亭信用社开业,门庭若市,炎亭农民尝到了“贷款就像取钱一样方便”的甜头。“城市资本”回流农村,让农民掌握了更多的创业资金。

 

  资本集聚:放大农民手中资源

 

  资本集聚农村,与农民手中的资源一对接,会产生怎样的成效,这是“炎亭实验”的新探索。

  炎亭镇因盛产梭子蟹而著名,是温州海洋渔业重点乡镇之一。但如今的炎亭渔民已不再满足赚取捕捞低利润。

 

  “全村现在有暂养户100户,我们把渔民捕捞上来的梭子蟹收购过来,放到暂养池养上几个月,等到快春节了卖出去,这样赚的钱更多。”东沙村村主任缪信志说,销售渠道和技术农民都不缺,缺的是资金。

 

  去年年底,缪信志从信用社贷了5万元,大胆收购了2000斤梭子蟹,放到自家的暂养池暂养,避过了上市的高峰期。快临近春节了,他再把梭子蟹拿出来卖。就这样,只打了个“时间差”,赚取的利润不止1倍。

 

  “以前,我们没本钱,只能赚捕捞的钱。渔民有技术,又有资源,只要资金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胆子也就大了。”同村村民曾文玉正把自己暂养池的虾蛄捞起来,送往温州的酒店。他今年用上信用社给他的1万元授信贷款,也改行为“暂养户”了。

 

  资本的注入,激发了农民大胆闯市场的创业热情。更多的炎亭农民,正从赚取捕捞低利润的“渔民”向赚取销售高利润的“经纪人”转变。现在,炎亭镇的海鲜捕捞量已满足不了暂养户的需求,他们就去附近乡镇收购,还带动了附近乡镇农民致富。

 

  三赢效应:各有所获皆大欢喜

 

  三赢,是对“炎亭实验”的最好总结。

 

  一赢在农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民间借贷非常活跃而且利率水平相当高,大约在10%。-12%。之间,比信用社现行的农户贷款利率高出近1倍。现在,农户去信用社贷款了,等于创业的资本成本降低了一半。

 

  二赢在信用社。信用社农业贷款规模的扩大,又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赢在政府。“我们每增加一亿元贷款,就等于为地方财政增加100万元到200万元税收。”苍南信用联社理事长陈宏强说,本来农民是去民间借贷的,这部分银行体制外的民间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益是没办法征税的,而现在我们把银行体制外的资金需求引入体制内,扩大了贷款规模,产生的利息收益是要向政府上交税收的。

 

  “城市资金流入农村的通道已经打开,我们与国家开发银行已经签订了合作协议,还有央行支农再贷款的支持,这些从城市引进的资金,我们将全部用于农村。”陈宏强说,下一步,复制“炎亭模式”,扩大至全县,要在全县建立“农户档案”,重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为化解农民融资难闯出一条新路子。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