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青年看好中国创业环境

  2009-02-04 13:13:20      来源: 华人创业网

“2006年12月22日,随着万响的鞭炮声,酝酿已久的‘香鼎记火锅店’如期开业了,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到它一周年纪念的时候,火锅店已经与我无关了。”武汉理工大学大四学生周天尹在日记中写到。

1年前,周天尹和同学投资了10万元,在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开了一间近200平方米的火锅店。刚开业时,武汉的各大媒体都对这两位学生老板进行了报道,他们成了武汉小有名气的人物。但火锅店开业半年后,由于经营不善被迫转让了。

今年年初,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望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季宝红向上海市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递交议案称:由于大学生成功创业率仅为2%~3%,且重压之下极易增长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建议政府审慎对待大学生自主创业。

那么,现在的年轻人是怎样看待国内的创业环境的?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网新闻中心对3423名青年进行了在线调查。调查显示,70.8%的青年一直都在考虑创业,59.3%的人确信目前中国的社会环境适合创业。

创业之初,什么最缺?

万事开头难,没钱难开头。对想创业或者准备马上创业的人来说,最让他们挠头的是如何找到启动资金。

1998年,26岁的张庆辞掉了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回到山东老家兴建了一座电频摩托车厂。此前,他用自己家3套总价值为100万元的房子作了担保,向银行贷款60万元建厂,还向朋友借钱购买设备。如今,小有成就的张庆告诉记者,创业就一个字——钱。“没钱真是万万不能!找钱非常辛苦,比如拿房子作抵押心理压力大,向朋友借钱更是看尽了别人的脸色。”张庆说。

调查显示,64.4%的人认为缺少启动资金阻碍了他们创业。此外,缺少社会资源或人脉(50.9%)、不知道做什么生意(36.7%)、个人能力或知识欠缺和缺乏自信(36.0%)、社保体系不完善(21.4%),也成为阻碍青年创业的主要因素。

2006年,共青团中央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推出了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为创业者提供贷款。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透露,2008年将加快推出创业板,争取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市场,旨在为新兴公司提供集资途径。

但是“过来人”张庆认为,无论是小额贷款还是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创办者来说都是杯水车薪,这些措施要么覆盖面偏窄,要么门槛过高,申请相当困难。比如,银行不愿为初创企业、下岗职工贷款,小额贷款通常会优先批给经营状况良好的申请者。

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BCF)的首席执行官杜绍基曾在美国从事进出口贸易20年,又在国内做了6年的创业培训,他认为,“钱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据他了解,国内年轻人创业大多是父母和亲戚给钱,也有一些其他的途径可以融资。他认为,年轻人创业的最大障碍是他们不熟悉行业,缺乏社会经验,在创业之前也没有做市场调研的意识。在“三无”情况下,即使他们有钱,也不敢动手去干,干了也大多是失败的。

杜绍基认为,“现在国内最急缺的是创业培训,需要让年轻人知道,自己在具备了哪些条件之后才可以去创业,而不是看到什么样的机会都不假思索的扑上去。我们更希望大家的创业计划从小的项目启动。不要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元。”

什么样的人更有优势

“上世纪80年代下海的人就像河里的泥鳅,滑得很!”成都某私企老板苏先生笑言,八十年代创业的人要么是“贫嘴王”,要么是“交际花”,谁会吹牛,谁就混得开。迄今,十几年过去了,在现在年轻人眼中,创业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本报调查显示,公众推选出的创业者最应具备的素质依次是“外向(65.1%)”、“年轻(60.2%)”、“有钱(30.6%)”和“高学历(24.9%)”等等。

“你要和供货商周旋、要和顾客讨价还价。能侃,生意自然手到擒来。”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学生孙思认为,自己能用一年时间在淘宝网上成为皇冠级卖家,全凭自己外向的性格和沟通能力。

不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不是人人都有。华中科技大学创业实践中心副主任陈鹏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缺少和社会的“亲密接触”,不太懂得与人沟通的技巧。在他看来,外向的人更容易突破心理障碍,在沟通和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选择最佳的创业地点时,大多数人没有将票投给“大城市(18.1%)”,而是选择了“中等城市(50.5%)”或“小城市(21.8%)”,更有9.6%的人将目光转向了乡镇。

“选择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创业有利也有弊。”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创业经济研究与实验中心的研究员张耀辉认为,中小城市各种资源价格低廉,能降低创业成本,但是经济发展慢,对事业的发展会有一定限制。

陈鹏更看好大城市的创业环境。他认为,城市越大机会越多,制度也越完善。据他分析,在大城市创业的通常是高学历或有工作经验的人,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青睐的行业来创业,这种机会型创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过,现在中国更多的还是生存型创业者,他们创业是迫于生计。”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共青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负责人并不认同“最佳创业地点”之说。他认为最佳的创业地点是不确定的,因为商机不受地点的限制,哪里有市场和项目,哪里就能创业。

创业不分高低贵贱

“如果我想搞一个芯片生产公司,也许我会得到很多支持——国家优惠政策来了,银行低息贷款也来了;如果我想在街上摆摊儿卖馒头,你瞧,城管来了。”北京市某银行职员小华坚定地说,以后要创业,就要瞄着高端、高科技、国际化的生意去做,这类企业能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条件。

调查显示,56.3%的青年认为,国家应该优先扶持小规模、低成本的创业;51.6%的青年认为国家应该优先扶持弱势群体创业;35.4%的人认为应该优先支持高新科技企业创业。

“创业没有高低贵贱,小本生意和高科技企业都应该得到支持,明确这一点很重要。”杜绍基认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科技企业通常规模大、发展潜力大、能够容纳的劳动力也多,对解决就业问题很有帮助。

但同时他也发现,现在国家对中小企业创业的扶植力度稍弱。他认为,要对小规模、低成本企业进行支持确实会遇到很多操作上的问题,比如如何对基数庞大的小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如果企业亏损了,谁来赔偿,这些问题不好解决。

“要想帮助小本经营的创业者以及弱势群体,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助人自助’,对他们进行创业培训,帮助他们学会自己想办法找到饭碗。”杜绍基说。

据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推出的“全球创业观察2005中国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为13.7%,即每100位年龄在18~64岁的成年人中,就有13.7人参与创业活动,这一比例高于2002年的12.3%和2003年的11.6%。

本报调查显示,32.1%的人认为,与从前相比,现在中国的环境更适合创业;27.2%的人认为中国一直是个适合创业的国家;也有18.4%的青年对中国的创业环境予以否定。

有资料显示,与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20%~30%的创业率相比,中国目前不到1%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率确实偏低。张耀辉把这一现象归因于中国的创业环境存在一些不足,如优惠政策难落实、行政准入门槛高、工商注册程序僵化、企业税负重等等。“像动漫、金融和小型工作室一类企业,要求10万元的注册资金和办公地点似乎没有必要。”

此外,张耀辉认为,中国创业环境不尽如人意,光靠完善制度还远远不够。“中国文化中,对大学文凭有极强的认同。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无论读不读大学,创业的机会都是存在的。大学文凭不应是唯一目标,年轻人应该发现更多的目标。”

调查显示,43.8%的青年预计,未来5年中国的创业环境将“不断向良性发展”。

共青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负责人表示对创业环境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说,当前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两年前出台了旨在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地方政府也鼓励非公经济发展。

据他介绍,团中央在帮助青年创业上,还将有一些新的政策和构想:“团中央将尽全力抓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争取与更多的金融机构合作,扶持青年创业;此外,我们将继续办好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项目(YBC),争取更多国外的支持;我们还将在更多地方开展创业培训。我相信未来的创业环境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青年环境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