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让梦想起航

  2009-01-22 00:15:25      来源: 大学生创业网

  创业,对每一个尝试者来说都会是一段十分艰难的历程。然而,在杭州,却从不缺乏创业成功的榜样。无论是学成归来的海归,还是激情无畏的大学生,他们敢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迎接命运的挑战,勇闯生活的激流险滩。

 

  正是杭州这片热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资本市尝良好的产业政策,给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犹如一股东风,

 

  让年轻的创业者们,怀揣着梦想,起航!

 

  杨帆:启动资金最重要

 

  杨帆,浙江大学车辆工程系2008届博士毕业生,杭州励贝电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帆的创业思路,开始于2007年3月份参加的浙大首届KAD创业培训班。培训期间,他认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博士生。团队组建成功后,他们开始研发一种数字放大器,并于2007年9月份完成了研发测试工作。

 

  杨帆说:“目前国内采用的,仍然是较为落后的模拟放大器,数字放大器仍需进口,价格昂贵。而我们的产品,价格至少比进口的便宜一半,市场前景还是蛮不错的。”

 

  产品研发成功后,经过一番寻觅,杨帆已经与国内某知名建设集团开展了合作。“这些只是零售,目前销售额仅十多万”,杨帆的“胃口”相当大:“现在我们正在跟国内一家大型液压阀洽谈合作,如果顺利,销售额一年可能上千万。”

 

  “创业初期就是一个字——穷”,谈到创业的感受,杨帆这样概括道。回忆起刚刚开始研发的时候,杨帆告诉记者,那时他们几个人一起凑了10来万元买了些必备的设备。“除了自己的一点点积蓄,今天问同学借点,明天问亲戚借点”,杨帆说:“每个人都成了‘负翁’,少的欠债六七千元,多的背上了1万多元的债。”

 

  也因此,杭州市出台资助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时候,杨帆特别感兴趣,“产品研发成功后,也有不少人想给我们投资,投资数额都太大,我们一时间花不了,却要拿出股份来作回报,远不如政府的资助来得实惠。”

 

  张志华:前期准备要周详

 

  属于80后的张志华,还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学国贸专业时,就已经开过三家公司,第一家夭折,但后来的两家都开始赢利了。

 

  2004年初,小张和另一个同学合伙出资50万,开了家文化传播公司。然而出师不利,公司开张不久,由省邮政局主办的浙江售票网横空出世,借助强大宣传攻势迅速确立了市场主导地位,小张的公司只得“靠边站”。两个月下来,公司总共亏损了5万多,只得另谋出路。

 

  当年7月,小张又找到了另一位合作伙伴,将原来公司改组,重新注册成立了广告设计公司。小张还开了一家木业公司,主要做实木地板,聘请了职业经理人管理。这家公司的业绩相当不错,公司生产的“富亿”和“创美家”还曾经被评为全国消费者满意品牌30家之一。

 

  “在杭州,创业的机会遍地都是,但是创业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周详!对市尝对自己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是过来人小张最深刻的体会。

 

  李慧:机会项目须争取

 

  “杭州的创业环境相当好,当时我们来到杭州留学生创业园,管理者7天内就帮我们办好了所有手续和办公场地,等我们正式从国外回来,直接就可以到办公室开始工作了”,回忆起当年创业的经历,李慧对这一环节印象最深。

 

  在美国读完MBA并有了良好的事业基础后,李慧在2002年回国创办了高博技术与战略研究所,主营业务是管理和信息化咨询,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国际一流水准的管理和信息化解决方案。

 

  几年来,李慧和她的团队在中西方做起了桥梁,他们为国内引进新知和人才,也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3年前,我们给本地一家大型上市化工企业做了一份战略发展报告,提出快速占有生产原料的源头,控制资源,企业就去买了些原料矿产”,李慧说:“当时所做的准备,在原料价格飞涨的今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该企业的股价,也从当时的5元多,涨到了现在的70元。”

 

  “我希望政府能再为我们创造一些机会,多给本土企业一些项目。”李慧笑着说:“其实我们很想给自己的市长出出点子。”
 

关键词:创业梦想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