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工作中常见的技巧

  2009-01-22 21:17:43      来源: 亚商网

  接待工作中常见的技巧有五种:

 

  一、言辞得体。“一句话可令人发笑,一句话也可使人暴跳。”接待中秘书工作人员的言辞表达,举足轻重。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镇一蔡姓女子因家中建房花光积蓄,还借了债,欠下部分上交款实难交清,秋征时被组干部打伤。蔡某求助于村书记要求公正处理。村书记在接谈时说:“养儿当差,种田完粮,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是每个村民都像你一样扯客观理由,那上级下达的任务怎么完成?你先把提留交清再来找我。”一席冷冰冰的训斥话说得蔡某火冒三丈。即之蔡某又找市委书记上访,我把她叫到主任办公室,用商量的口吻答复说:“小蔡同志,你的心情我很理解。村组干部打人的事,我们一定责成有关单位查个水落石出,严肃处理。要是你对处理结果不满意,还可以用法律保护自己,去做个法医鉴定,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但完粮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欠交部分还是要尽量想办法交清。你眼前实在有困难,我可以先跟村里打个招呼,看能否同村签个合同缓交,这样处理,你看行不行?”这个答复,既没有一味迁就上访者丧失原则,又动之以情,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蔡某听后很感动,回村后立即向亲戚借钱交清了欠款。

这个例子留给我们的启示是:运用不同的接谈语言,产生不同的接谈效果。对于秘书工作者来说,得体的言辞则是打开上访者心扉和信访僵局的金钥匙。

 

  要使接谈的言辞得体,除了要讲究语言体式自身的完美与统一外,更要注意语言表达对象——上访者有关的各种客观因素。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一要表意准确,逻辑性强,富有感染力。二要认清对象,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腔调不能千篇一律。三要讲究分寸。判断要有根据,定论要下准确,说话要留余地;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要合情,又要合理,起到疏导、劝解、宣传、教育的作用。

二、因人制宜。不同的上访者具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学把气质分为胆汗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气质的上访者,首先要察颜观色,具体分析,区别归类,对号入座,然后揣摩其心理,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接谈方法。一般来说,胆汗质的信访者,情绪兴奋性高,行为发生快。对这类信访者,一般头脑灵活,情绪易变,接待者的解释不合他们的心情和口味时,就会不高兴,甚至痛哭流涕,但稍加安慰,即可破涕为笑。对这类信访者,要坚持用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循循善诱,耐心劝说,真诚开导,引导他们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使他们克服片面性和盲目性,心情舒畅,意念回转,雨过天晴。粘液质的信访者一般就不要以冷对冷求或求之过急,要允许他们有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的充分时间,以热情、诚恳的态度接待他们,以求得好的效果。抑郁质的信访者一般是多愁善感,情绪表现持久而深刻,能注意到别人容易疏忽的细节。对这类信访者,要认真听取他们的申诉,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心平气和,好言相劝,做出符合情理的解答,使其气消恨平,切忌火上添油,公开责备,出现顶牛情绪。

 

  三、动之以情。情,是接谈工作的桥梁和催化剂。动之以情,就要求接谈工作者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使群众感到亲切、愉快和温暖,取得群众的好感,依赖和信任,与信访接待人员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得到沟通和融洽,顺畅地接受宣传、解释和教育,起到春风化雨、启迪心灵的作用。以情感人的基本途径是:文明接待,平等待人,说好“三话”:

一是接谈开始时,要说好“欢迎话”。上访者带着呼声、愿望和要求从基层而来,他们来时或气或怨、或怒或恨,或哭或闹,或胆怯或犹豫,或不平或满腹牢骚。不论对哪种情绪的上访者,接访者都要文明、平等对待,设身处地地为 

 

  他们想一想,将心比心,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真心实意地奉出我们的“见面礼”——“你好!”、“请座!”、“请喝水!”,主动创造热情、和谐、亲切的接谈氛围,消除上访者的恐惧、拘谨、不安情绪,冲淡怨气和怒气,铺好通向上访者心扉的桥梁。对于重访者,因为彼此较熟悉,为缓和气氛,一开始也可聊聊家常:“最近身体怎么样?”有的还可以开一两句玩笑话,但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能由此产生不好的效果。

 

  二是在接谈过程中适时说好“定心话”。上访者陈述问题的过程中,说到激动之处,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或粗暴蛮横,骂骂咧咧;或急躁不安,言语吞吐;或痛哭失声,寻死觅活……接访者在因人制宜搞好接谈的同时,还要把握“火候”,不误时机地说定心话,不论对哪种上访者,都不妨说一说:“事情既已发生,必将得到解决。请想信我们会进行认真调查,作出圆满的答复和处理。”关键时刻的一粒“定心丸”,能使上访者心灵得到慰籍,情绪得到稳定,即使上访者的要求没有立竿见影地化为现实,也会使其心满意足。

 

  三是在接访活动接近尾声时,接访者切忌因成功在即而掉以轻心,如释重负,还必须一鼓作气,趁热打铁,讲好“希望话”。一番生动、形象、对症下药的希望话,往往能在上访者的心灵深入打上深刻的烙印。

 

  需要指明的是,讲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来访者交流情感,增强宣传、教育和疏导效果。讲情不能放弃原则,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不能不顾事实和政策规定乱表态、乱许愿。迁就来访群众的无理要求和错误行为,乱开“空头支票”、乱开“绿灯”。这种作法虽然能图得眼前之平安,却为今后埋下了长期的不稳定的疾痼。

 

  四、以事为本。事实不清是影响接谈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客观反映情况的上访者居多,但也有反映情况真假掺杂,无中生有,捏造、歪曲事实,以达利己之目的。为去伪存真,掌握真相,在接谈中不访采用如下几种方法:一是启示法。即在听取上访者陈述之前,要严肃讲明客观反映情况和提供确切证据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歪曲事实、造谣中伤所要担负的法律后果,以提高陈述事实情节的客观程度。二是提问法。有的上访者事先经过周密准备,能把问题讲得清晰流畅,但猴子的尾巴是藏不住的,即使是高明的编造者也难免露出破绽,接待者应针对破绽提问,穷“问”不舍,使其由“理直气壮”向“理屈词穷”转化,迫其说出真实的细节。三是知识检验法。接待者根据现实的和历史的有关知识,根据政策法律条文,对上访者反映的情况是否合乎各个时期有关规定,史实等加以检验,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四是当面对证法。即在接谈过程中,出现当事双靠背各执一词,各言其理时,有必要召集当事人当面对证,接访者要搞好“红娘”角色,为当事双方牵线促其对话,从而核定事实情节,消除误解、隔阂、化解矛盾。

 

  五、晓之以理。所谓晓之以理,即接访者要用党的政策,法规和国家法律,用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去教育、启发、说服和开导上访者,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疑虑,澄清是非,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引导群众正确运用和行使民主权利。一般说来,对符合政策的上访者,要通过“理”的教育,使之明白合理之所在,避免出现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对符合政策但目前落实尚有一定困难的要讲明原委,取得群众谅解;对不符合政策,但访者把住有关政策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的,应引导其全面理解政策,讲明政策条文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使之了解政策内涵与外延以及本地执行这项政策的细则和界定,帮其明白所以然,使之息诉罢访;对于个别无理纠缠取闹者,要讲清政策和法律的严肃性及放宽的极限,彻底打消其非分欲念。

 

  讲  “理”切忌空洞说教,言而无物,尽讲套话、大话,更不能动辄训人或以理吓人,乱“扣帽子”,乱“打板子”。讲理要讲实理,讲真理,既要合情,又要合原则,还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方可使上访者心悦诚服。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