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2009-01-21 16:56:46      来源: 网络转摘

1993年创立的新东方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之一。截止到2006年8月31日,新东方在全国31个城市建立了32所培训学校、115个学习中心和15个书店,有350万学员经过了新东方的洗礼,由此走向人生成功之路。

小档案

俞敏洪1962年出生,江苏江阴市人。

北大英语系1980级毕业,1993年11月16日创办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截至目前,新东方学校已占据了北京约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 13年来,新东方在造梦与传奇中迅速成长。

2000年,俞敏洪及其领导的团队成立了东方人投资有限公司和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教育产业化运作迈开了一大步。俞敏洪在教育过程中出版了数本英语教学与学术著作,成为颇有名气的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推动了中国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被社会誉为“留学教父”。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价为22美元。作为中国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教育机构,新东方催生了近10名身价过亿的教师。

大学毕业之后,俞敏洪的很多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为了出国,俞敏洪耗费了3年多时间,花掉了家中全部的积蓄。

1992年,俞敏洪拿到了美国几个大学的录取单,但是基本上都没有奖学金,美国最低学费也得两万美元。两万美元当时相当于人民币12万元,这与他在北大任教每个月只有100多元工资来说,实在是有点遥远。连续3年半不断联系,结果都没有成功。终于,美国的一所二流大学答应给他提供3/4的奖学金。虽然大部分学费是有着落了,但剩余的1/4的学费(5000美元),要靠他120元的月薪支付,还是难以支撑。

为了筹集出国的费用,俞敏洪在校外兼职开办了英语培训班,结果因此受到了学校的处分。为此,俞敏洪离开了让他引以为豪的北大。1993年,俞敏洪与妻子在北京中关村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创办了新东方学校。当时的学校,只有一个托福考试培训班。“我当初办‘托福’班,只想赚够一笔钱自费出国。”俞敏洪如是说。

艰难的个人奋斗期

办培训班是需要执照的,于是俞敏洪开始跑执照,但是管理部门没有给他。“我不合格,因为这个得需要原单位同意。”没有办法的情况的,我每星期都会去教育局一次,4个月以后我和他们混得比较熟了,跟他们说我要自己办学校,教育局考虑再三,后来给我一个半年的试营业执照,说如果不合格就把执照没收。就这样我拿到了执照,成立了一个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后来觉得东方不错,就加了一个新字。

为了招生,开始的时候俞敏洪自己拎着浆糊桶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夜里去张贴小广告,由于天气太冷,把浆糊刷在柱子上,广告还没贴上去,浆糊就冻成冰了。后来就“每天上午贴广告,下午招生,晚上上课”。俞敏洪如此回忆。

当时的业余培训班很多,张贴广告是培训班招生的主要途径。但广告牌的面积有限,常常是前面贴上的广告浆糊还没干就被新广告覆盖了,直至发生了新东方张贴广告的人被刺伤的事情。在俞敏洪的倡议下,培训学校在广告牌上选择各自的广告位,这样一来张贴广告倒是有序了,但是留给新东方的却剩下了距离地面最近的广告位。

为了迅速打开局面,俞敏洪打出免费的招牌:40多节课的培训班,前8节免费,学生听着好交费继续学习,听着不好可以退学。

免费的号召力是巨大的,北京图书馆1000人的大礼堂,一下子来了3000人,俞敏洪只好把课堂挪到礼堂外的操场上。“我站在一个垃圾桶上,开始了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的一次免费英语大讲座。”没做一分钱的媒体广告,通过学子的口口相传,新东方在京城声名鹊起。

1994年底,俞敏洪得到了一个去国外读书的机会,那个时候新东方已经有了将近两万名学生,思前想后,俞敏洪终于下定决心不出国,“我这个时候已经爱上学校了。”

海外忽悠回“三驾马车”

1995年的时候新东方年收入已经达到几百万,俞敏洪感觉不能再靠个人的力量发展,他想起了留学海外的大学同学、大学同事。 他决定走出去看看,“看看那些在巨大压力下生活的老朋友,如果他们生活得很好就取取经,如果他们生活状况一般就忽悠他们回来一起干事业。”

在加拿大,曾经同为北大教师的徐小平听了俞敏洪的创业经历怦然心动,毅然决定回国和俞敏洪一起创业。在美国,看到那么多中国留学生碰到俞敏洪都会叫一声“俞老师”,已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同学王强深受刺激,下定决心回国。1995年底的这次出国,俞敏洪“忽悠”回来了同为北大教师的徐小平和北大同学王强,组成了新东方的三驾马车。

俞敏洪回忆说:“1995年年底去美国的时候,我还去了七八个同学家里,劝他们跟我一起回来创业,当时新东方还在中关村的两间平房里,所以我不能给他们更多的许诺,最后我给他们划定范围,我说自己搞的只是初步考试这一块,你们回来以后可以通过新东方这个平台,开展其他的培训,当时新东方已经比较有名,也有一定的经费支持能力。”

“从那个时候起,开始了松散合伙制的新东方品牌创立时期。”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共同做新东方的品牌,俞敏洪做新东方校长,品牌意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那时候根本不需要做财务控制,也不需要市场宣传费用,我们几乎没有市场宣传费,没有任何公关费,队伍发展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了五六摊,每人搞一摊,每一摊都做得非常好。

在俞敏洪的鼓动下,昔日好友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陆续从海外回来加盟了新东方。经过在海外多年的打拼,这些“海归”身上都积聚起了巨大的能量。这批从世界各地汇聚到新东方的个性桀骜不驯的人,把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了新东方。俞敏洪调侃自己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伴随着新东方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职员工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俞敏洪意识到,进行现代化企业模式的运作,推行现代化企业制度,必须请直系亲属退出企业,其中遇到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些亲人都是和你一起奋斗,走过艰难的创业时期的人,企业发展了让这些人离开,真的很难。“但是我必须带头,我家的亲属退出了,其他人的亲属才会退出。”

俞敏洪在请老婆回家的基础上,提出请老婆的姐姐、姐夫回家。“当初是我们请他们从天津来北京帮忙的,现在请他们退出,老婆很生气,半年没有搭理我。我拿着公司请直系亲属回避的文件给母亲看,母亲把文件扔到了一边,结果也是半年没有搭理我。当然,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老婆说,如果没有当初的决定,就不会有新东方的今天。”在原则问题上,俞敏洪表现得非常坚决。

俞敏洪总结自己的原则:“做人像水,做事像山,这是我做人的原则。我做事情的时候有几点原则:一是在任何时候一个人知道如何停止,第二就是转弯做事情,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条直线能够做成的,两点之间距离永远不是最短的距离,第三个就是在任何时候一定要维护力量平衡,这样一来容易形成比较稳定的局面。”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