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普通的患者用得起蛋白质药物

  2009-01-20 10:40:39      来源: 《竞技中关村》

金普诺安蛋白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海谦博士
 
  安海谦 1964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博士。199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所生化系。历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医学院药理系博士后研究助理(1999-2000);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研究助理教授(2000-2003);乔治亚医学院研究科学家(2003-2004);美国密歇根州GlyTag生物制药公司蛋白质设计与生产总监(Director of Protein Design and Production,2004-2006)。持有两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20余篇。2006年回国成立金普诺安蛋白质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基因重组蛋白质制剂和长效蛋白质药物的研发。
 
  出租车停在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门口,一位面相憨厚的中年人从楼门口出来,他就是安海谦,金普诺安蛋白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中关村无数普通创业者中的一员。从当初出国做博士后,到积累了多年在国外做研发的丰富经历,选择回国创业,在安海谦看来,这些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对于一个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希望再有创新、再有超越的人,接受挑战,甚至是自己主动来挑起的挑战,也就似乎成了一条注定要走的路。
 
  漫漫求学路
 
  在中学阶段,安海谦经常去学校期刊阅览室借阅杂志期刊,读书很杂。他没有像其它同学那样将全部精力放在高考上。正是这样的广泛涉猎,才培养了他对生物学的兴趣并且认识到了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的领头科学。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他填的都是生物系。而在当时的热门是物理及机械工程系。1983年他考入河北大学生物系环境生物学专业,在当时不允许转专业的情况下,他同时兼修了许多微生物生化专业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课程。当时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系主任李庆余教授很认同他的选择。安海谦在李教授新成立的实验室做助手,接受了初期严格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科研训练。现在他谈起来仍觉得受益匪浅。毕业后,安海谦分配去承德医学院任教六年,从助教到讲师。后来受到美国CMB基金会的资助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生化系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研修。一年后,准备出国的安海谦已经顺利通过了TOFEL和GRE的考试,也拿到几个学校的通知书,却因为教授卢圣栋的一句话留了下来。当时,卢教授主持的国家“863计划”的人心钠素基因工程研究,急需骨干。看到安海谦身上很强的好学和动手能力以及一年的研究成果,也是学界知名教授的卢圣栋力劝安海谦留下来读自己的博士。就这样,安海谦以优异成绩通过加试,从本科直接读了博士,在上学期间他与导师卢圣栋合作,获得一项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发明专利,而他们一起参与的“863”项目,最终被转让于深圳国家生化中心,为单位创造收益500万元。
 
  博士毕业后,安海谦申请去美国做博士后,当时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药理及治疗因子系杰出教授David Silverman来北京面试学生,他们相谈甚欢。安海谦遂决定去佛罗里达,不仅因为Silverman教授在酶学领域声誉颇高,还因为安海谦认为佛罗里达是个浪漫的地方。出生在河北的安海谦对北方的生活太熟悉了,毕竟,佛罗里达的阳光吸引着这个总是对未知充满好奇的年轻人。
 
  到了药理及治疗因子系,他们做的课题包括: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包括基因克隆、突变和蛋白质表达;酶的动力学研究;蛋白质结晶的分子结构分析。安海谦发现系里做基因突变沿用着传统方法,不仅周期长,成功率也不高,他大胆提出了创新方案。当时,生化系的合作教授反对做这种尝试,安海谦依然坚信自己是对的,最终他的坚持证明了自己,用新的方法做基因突变,效率提高了十几倍,以前一个月只能做几个基因突变,现在可以做几十个。准确性也没有改变。随后他对蛋白质纯化系统也做了彻底改变。在药理系他还帮助导师建立了一个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培训新入室的博士生,为导师节省了大笔外联研究经费。这个时候,荣军医院的教授看中了安海谦的实干和能力,许诺以更好的待遇请他过去。当时做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除了两三万的年薪外,没有任何保险福利,对方开出的条件是不仅加了年薪,还给他正式的职位,这样可由学校代办绿卡,各种福利和保险都有了保障。安海谦自然动心了。没想到,药理及治疗因子系的导师发话了,对方开出什么样的条件,他们也以同样的条件来挽留他,这样的盛情下,安海谦又留了下来做了三年的研究。
 
  2003年合同期满,安海谦去了乔治亚医学院,当时医学院新成立了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他作为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参与了丙肝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课题。这个时候,安海谦的想法已经有了变化。浸淫学术多年,尽管自己做科学家的理想已经实现,他却越来越不甘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只是在局限在实验室里,他更希望能够接触到工业产业中,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真正被应用到实际中。
 
  在国外生活,安海谦说其实学会最多的一点就是注重实际,沉下来做一些实事,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设计自己的职业方向,而不是追求热门和外界的追捧。当国内的环境还是大家都争着进为数不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里求得名份时,他已经知道怎么循着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走路了。在美国,他看到更多的人尽管追逐实利,却是务实的,很多最出色的学生毕业后去了行业的顶尖公司或自主创业,个性的多样化和选择的自主性得到社会的最大宽容,也造就了社会的创新能力。因此他也想去企业试试,为今后回国创业增加些经验和人脉资源。 
 
 
  做科技前沿的创业者
 
  2004年,40岁的安海谦已经清楚,仅仅埋首于实验室搞研究已经不是他的理想,他决定要走到有更多波澜也更有挑战的生物制药工业前沿中来。选择摆在面前,去业界知名的大公司,这些公司待遇不薄,但成熟的大公司里每个人的工作分工已经非常细化,;去小公司,起步要艰辛一些,却可能承担的角色更多,真正得到锻炼的机会也更多。安海谦选择了后者,去了底特律的格兰泰格生物制药公司。这是一家将大学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药物的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公司不大,而且刚刚起步,但安海谦正是看中了这里自己有更多可发挥的空间。因为公司人手少,身为项目总监的安海谦从招人培训,到整个技术平台的建立,都要亲自落实,还要和老板一起面对投资方与客户的谈判桌。在底特律,每个月第四周的周二早晨,会有半官方性质的一个早餐会,主办方邀请投资人和生物产业方面的小公司在一起共进早餐,大家在一起交流,互寻合作者。安海谦也代表公司定期参加这种聚会,国外种种融资渠道的通畅和多元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格兰泰格生物制药公司的工作中,作为哺乳动物细胞悬浮培养生产人源糖蛋白的技术持有者和总监,安海谦参与并完成了抗癌新药GlyB4 的设计和生产;组织、协调了GlyTag技术平台的测试、完善工作,并监管公司与密歇根癌症基金会的动物实验合作项目。2006年1月,抗癌新药GlyB4在美国蛋白质科学年会上,获得了“下一代工程蛋白治疗药物”专题一等奖。
 
  谈起这段经历,安海谦说正是这短短的两年时间,让他完成了从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者到一个企业从业者的转变,也对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有了更客观的认识,为今后的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项新技术从产生到产业化大概需要50年的时间,正在高峰期的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如此,生物医药也在这个轨迹上发展。现代基因工程制药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未来十到二十年正是高速发展时期。把握住这个先机,就是把握住了未来二十年世界范围内新技术竞争的优势。
 
 
  过程是一种享受
 
  在全球,生物医药可以说是朝阳产业,但是相对于国外,中国的生物医药还处于很初级的规模。在美国,一个中等企业可以做到每年几十亿美圆的产值,而国内相应企业也就是几千万人民币的产值。差距在哪里?安海谦知道,相比较于十几年前出国时,如今国内外在技术上的差距已经不是很大,真正的落差在于风险投资的市场化运作和持续的创新能力。美国的风险资本可以容忍像Amgen这样的生物医药巨头在成立初期七年不盈利,在中国目前还找不到这样的机制,而技术的产业化这个环节在中国也是薄弱的。2006年,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医药销售额为600亿美元,中国虽然有广大的人群和需求,但占的份额还很低。
 
  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刚刚起步,安海谦说,这正是个需要开拓者的时候,十五年后,也许会形成群雄割据,而等到产业成熟的时候,再进入就会更难了。“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做先行者,这才符合安海谦的个性。而藏在安海谦内心的,还有另一个情结。生物药物是好东西,开发不易,价格也高。即使在美国,生物药物也不是人人用得起的。从其30多年的历史上看,胰岛素、干扰素、红细胞生长素等重组蛋白类药物为人类战胜病魔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安海谦说他们做的蛋白质药物,应用在临床上可以为癌症、肝炎病人解除病痛,起到一般化学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随着他们的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技术平台的改进,他相信可以把产品成本降下来,等到有一天,能让中国普通的患者人人都用得起蛋白质药物,就是安海谦最大的心愿了。安海谦还补充说,由于蛋白质是生物各项功能的体现者,因此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是现代生物制药的主体。近年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给基因工程制药找到了新的靶分子,扩大了基因药物的领域。他们会满腔热忱的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
 
  就这样,安海谦怀揣着梦想回国了,在上地这个连空气里也流动着创业者气息的地方,又多了一位新的面孔。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倾囊而出,拿到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留学人员1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大学时候的好友也放弃了地产公司高管的工作来加盟了,安海谦的金普诺安蛋白质工程技术公司破壳而出,在上地的创业园落了户。
 
  安海谦深知作为生物医药企业,持续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的生命,如果长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必定不会走得太长久,因此他们将公司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放在了研发上。不久,他看中了生物医药园里有设备完善的实验室,便把研发中心安置在了这里。跟随安海谦来到生物医药园五层的实验室,公司的几位年轻的博士、硕士正在这里做实验。这里的设备动辄就是上万甚至几十万的,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公司,租用是最好的选择。象回到了在格兰泰格的时候,从招人培训,到搭建技术平台的每一个环节,安海谦都得亲历亲为,有的时候,甚至手把手教着员工怎样完善实验的细节。
 
  从一个科研者的角色转化到一个管理者,用安海谦自己的话说,“其实,这个转变在两年前就完成了,所以很自然就过来了。” 十多年的海外生活和人生阅历已让安海谦变了,从一个只知道求索书本的人,他变得更通融、平和,也更开放了。他说,以前自己是线性思维,现在是变成网络化了。在公司运营中,碰到和外面打交道时遇到的种种麻烦,他会心平气和的对待。“换位思考”,这是他常常说的一句话。也正是基于此,他充分相信员工,也特别愿意沟通,当出了什么矛盾,很多时候换位思考一下,也就豁然开朗了。人性化管理,在他的管理理念中,体现得最多。招来的博士和硕士员工,在实践能力上和当初期望的有差距时,他不着急,一点点帮扶,直到半年后可以独立承担业务。在安海谦眼里,员工和他一样都是创业者,转正后的职工可以持有公司股份。他最愿意看到的,是员工和公司一起成长,也和他一样分享公司成长的成果。
 
  “过程就是享受”,带着员工和公司一起成长的过程,在安海谦看来也成了一种惬意的享受。
 
  豪情满怀展望未来
 
  回顾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每一次选择,安海谦说,自己都是在循着兴趣走,越走越看得清内心里那个真实的自己,那个对未知充满着好奇,对挑战充满着豪情的自己。而他又是脚踏实地的,只有当了解了那些未知,克服了一次次难关,他才会又寻觅着新的挑战。对公司的未来,他也信心满怀地设定了中远期的目标。
 
  作为一个创业期的高新企业开创者,安海谦说首先要保证企业的生存,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生物医药产品开发周期长、投入巨大,不是一个小企业上来就能做的。在没有足够风险资本投入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做自己的现金流,给后续融资做准备。炒作概念,浮在面上生命力就不强。他们的短期目标是开发短、平、快的基因重组蛋白质试剂和开展依托自有技术平台的技术外包服务,与美国生物技术产品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用自主研发的、价廉物美的重组蛋白制剂占领部分美国市场。三年后将研发中心再转向蛋白类药物。公司具有两类蛋白质长效化技术平台—基因诱变和高效筛选药物分子技术平台、蛋白质糖基化技术平台。他们的中远期目标是开发出长效、口服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造福于广大的肝炎患者。
 
  敢于挑战,乐于创新,这是流动在无数创业者血液中的特质,对于安海谦,这些也是再自然不过的。安海谦的爱好是高速路上飞车和骑马,在草原上策马奔驰的痛快淋漓让他念念不忘,面对自己的创业,他也同样豪情满怀,我们期待着他在生物医药这块充满生机的原野上同样叱咤风云。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